7月23日,中海油宣布將斥資151億美元收購尼克森公司。若該筆交易最終完成,這將成為中海油歷史上最大一筆現金收購案,也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規模最大的海外收購案。
根據Nexen公司7月23日向美國證監會提交的Form6-K報告,每股27.5美元的收購價格較20日Nexen公司在紐交所收盤價溢價61%,以20個交易日交易量加權平均價格計算,這一溢價高達66%,交易總金額約為151億美元,交易預計于2012年第四季度完成。
“收購尼克森是中海油開展全球化戰略的重要步驟,將對其拓展海外市場,增強產油能力有重要幫助。此交易最后完成有待加拿大政府批準,還可能會涉及美國、英國、歐盟等相關部門,這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不過這些障礙很難阻擋中海油吞并尼克森的腳步。”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宛學智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事實上,從近幾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來看,能源及礦產行業海外并購持續升溫。
有一組數據可以佐證,清科研究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在能源及礦產行業共完成12起海外并購交易,涉及金額達128.87億美元,創下自2010年以來的新高,并占同期海外并購交易總金額66.4%。縱觀歷年數據,能源及礦產行業所涉及并購金額在同期海外并購交易總金額所占份額幾乎均超過50.0%,主導地位較為突出。
在宛學智看來,一方面,國內能源、礦產已基本布局完畢,企業試圖通過海外并購獲得更多優質資源,提高能源礦產的供給能力;另一方面,中國能源礦產企業定價能力弱,開拓海外市場可以有效增強其市場占有率,進而增加價格制定的話語權。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逆勢上揚,以及能源及礦產行業海外并購持續高溫主要得益于3方面。”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姬利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
姬利表示,其一,全球經濟持續疲弱、歐債危機陰云未散,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提供了絕好的機遇;其二,在中國經濟轉型的背景下,國家繼續積極穩妥地實施“走出去”戰略,有實力的企業開始尋求向上游突破,在海外市場尋找控制能源和礦產資源的機會;其三,依據中國國情,從長遠來看,中國在能源和礦產資源上是必然短缺的,因此從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上考慮,能源及礦產行業的海外并購是必要的。
盡管我國資源類企業經濟實力較強,在國際化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能力,但不可否認,能源礦產屬于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戰略儲備,世界各國對此都會心存芥蒂,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能源礦產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對此宛學智建議,首先,企業并購前應當認真研習當地法律法規,掌握有關并購重組等相關條文,避免違法違規行為發生;其次,企業應當多做項目調研,認真總結收購目標的優勢和缺陷,全面評估其長短期風險因素;最后,企業應當進行本土化并購,盡量減少對收購企業內部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大規模換血,使企業以最快的速度獲得當地政府及投資者認可。
此外也有專家指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能源礦產時,在對游戲規則的認同和執行上必然存在著差異化的理解,同時從技術層面上來講,海外并購有著復雜的操作流程,這都需要中國企業好好適應和學習。海外并購不僅僅是資本為王,更重要的是合作共贏的理念。只有謀求共同發展,才會贏得世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