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建明進行過濾罐動態反洗操作。(孔凡峰 攝) |
螺絲雖小影響大,一顆螺絲松動就可能毀壞一臺設備。作為一名黨員,就要甘做一顆為油奉獻的螺絲釘,無論擰到哪里都要永不松扣,永遠發光。
——文建明
今年55歲,入黨36年,工作34年,在油田生產一線管理注水站22年,實施小改小革20多項;累計節約各種成本費用500多萬元,相當于節約了一座注水站;探索創新設備保養管理方法,3臺“大隆泵”連續運行22年無事故,累計運轉近23萬小時,實現19個大修期免修;累計義務獻工2000多個工作日,相當于34年時間干了40年的工作。
文建明,堅持做人不摻水,做事不摻水,在平凡的崗位上,把簡單的工作做到極致,書寫了執著堅守、勇于擔當、無私奉獻的石油大愛。遼河油田公司黨委將他所在的茨榆坨采油廠三井區茨三注水站,命名為“文建明注水站”。
“注水站是第二個家。我的生命早已和小站融為一體”
夏日驕陽下,郁郁蔥蔥的金銀花樹,把茨三注水站裝點得生機盎然,陣陣花香沁人心脾。
誰也不會想到,這4株金銀花竟然是文建明在14年前從老家安徽背來親手種下的。
20多年來,文建明像照顧孩子一樣,將全部情感傾注在小站,呵護著站里的一草一木,心中時刻裝著站里的每人每事。
注水站1990年剛投產時,院內雜草叢生,瓦礫成堆,油污滿地。為盡快改變面貌,作為一站之長,他帶領員工冒著酷暑搞會戰,拔雜草、平場地,小石塊用筐抬,大石頭用手搬,手、腳磨破了,肩膀磨破了,他咬牙堅持。他拖著高燒的身體在站上一干就是三天三夜,僅用一個月,臟亂差的注水站變成了“紅旗站”。
22年過去了,文建明的小站管理著近20臺注水設備,承擔著三個區塊24口水井的注水任務,但站里的成績卻年年讓人刮目相看,設備完好率、優秀率和注水合格率始終保持在100%,沒有發生過任何安全生產事故,成為遼河油田注水系統首家免檢單位。
他手里總是拿著一軟一硬兩樣東西。軟的是抹布,硬的是鐵鏟。抹布是用來擦拭機具和泵房的,鐵鏟是用來綠化注水站小院的。
其他站的地磚用不到兩三年就換上一次,而這里, 10多年了還一直保持潔凈完好。這是文建明帶領員工每天一塊一塊擦出來的;站內錯落有致的各種果樹和時令蔬菜,是他帶領員工一棵一棵栽種的;站門口茁壯成長的金銀花,是他傾注親情和關愛的最好見證。
在站上實習的一名大學畢業生春節沒有回家,他硬拽到自己家里過節;兩名員工鬧矛盾,他悉心做思想工作一直到深夜;每名員工過生日,他都送上生日賀卡和蛋糕。
如今的注水站是名副其實的溫馨小家。
“對待設備要像對待自己身體一樣。只有勤維護、勤保養和勤檢查,才能不會捅亂子和出事故”
注水站上有3臺安全運轉超過22年的“大隆泵”,目前仍然運轉良好。它們之所以如此長壽,原因就在于文建明有著獨到的養護秘訣。
在一次水泵檢修中,文建明看到拆卸下來的密封圈由于柱塞摩擦產生高溫導致磨損嚴重,便反復琢磨自制滴水潤滑器,發明“柱塞點滴潤滑”冷卻法,使柱塞更換時間由每月一次變為每半年一次,延長了水泵的運行周期。
“大隆泵”泵頭是設備的核心部件,一般3年至5年就要更換價值10余萬元的新泵頭。為防止銹蝕、刺漏等對泵頭的損害,文建明除采取密封圈、密封膠、絲扣帶等方法防滲漏外,還在泵頭等關鍵部位抹上黃油或變壓器油。一個小點子,使3臺“大隆泵”運行以來沒更換過一個泵頭。
為最大限度減少因潤滑油質量造成的設備磨損,文建明在儲油罐口和泵呼吸閥入口增加過濾網,實行潤滑油“三級過濾法”,有效保證了潤滑質量。
靠著“腳不停四處轉、眼不停細心看、腦不停琢磨干、手不停勤實踐”的執著,文建明把3臺“老爺泵”養護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截至2012年4月底,累計運轉23萬小時,實現19個大修期免修,創下注水泵維護使用奇跡。
“這種‘古董級’泵你們還在用,是怎么保養的?簡直難以置信!”參觀過這個站的一個同行發出由衷贊嘆。
“挖潛增效,只有想不到的,沒有辦不到的。在哪里深挖細摳,哪里就會有效益”
茨榆坨采油廠同遼河油田其他采油單位一樣,面臨著資源接替不足、開發難度大和成本緊張等一系列瓶頸性難題。文建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為一名黨員,他時刻提醒自己,為企業分擔壓力,要從點滴做起,帶頭精打細算創效益。
隨著油田開發進入中后期,文建明發現日注水量由700多立方米下降到500多立方米,老的注水流程存在“大馬拉小車”的問題。他按照水泵運行功率與柱塞直徑的配比關系,將兩臺泵直徑57毫米的柱塞分別更換為48毫米和44毫米,并根據區塊注水量實際需求,實行動態注水,有效減少了用電量。
在一次注水反洗過程中,文建明發現進出口全開反洗方法造成大量錳砂被水帶出罐外。受沙漏啟發,他琢磨出“先啟泵后開閥”的辦法,既有效避免錳砂流失,又節約了濾料費用。
針對每三天進行一次反洗操作既磨損設備又增加水電費的弊端,文建明在反洗間一蹲就是一個多月,默默搞起技術研究。他利用光學儀認真檢測水質,先試著5天反洗一次,在反復觀察、數據對比后,逐漸延長反洗時間,最終將每月反洗次數由原來10次減少到現在的2次,大幅降低了各種消耗。
文建明有一個愛不釋手的“百寶箱”,各種規格的螺栓、螺母、墊片和鋼圈一應俱全。這些都是他打掃施工現場時撿回來的。多年來,他用“百寶箱”中的配件修復6寸閥門14個、注水泵柱塞50根、導向套130多個、銅套圈10套……周邊站有緊急情況時,經常來“百寶箱”淘寶,解決了很多燃眉之急,大家都說它是貨真價實的“鎮站之寶”。
20多年來,文建明始終用心撥打成本管理“小算盤”,累計節約各種成本費用500多萬元,相當于節約出一座注水站。
2007年,茨三注水站被遼河油田命名為“文建明注水站”。注水站先后獲得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人先鋒號”、集團公司“先進班組”等30余項榮譽。文建明也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集團公司“優秀共產黨員”、遼寧省“優秀班組長”等稱號,被譽為“遼河鐵人”。
評價
文建明是全油田共產黨員的楷模。他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視事業如生命,注水不摻水,把簡單的工作做到極致,把責任和擔當書寫得淋漓盡致。
?。ㄟ|河油田公司黨委書記周灝)
文建明扎根一線30多年,堅持把重點工作做精,把日常工作做細,把平凡工作做實,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是采油廠乃至遼河油田“精細實”管理的一面旗幟。
?。ù挠苒绮捎蛷S黨委書記高樹林)
他出身行伍,把雷厲風行、整齊有序的作風帶到了注水站管理中。他常說,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也正是這份精神,激勵著所有注水站員工拼搏進取和無私奉獻!
?。ㄎ逄栔行恼菊鹃L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