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煤炭上市公司發布半年度報告,“成績單”喜憂參半。
8月7日晚,陽泉煤業(600348.SH)發布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335.82億元,同比增33.3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27億元,同比下降16.99%。
營業收入增加,凈利潤卻下降。煤炭市場營銷專家李朝林稱,這在煤炭企業中已是普遍的現象。
與陽泉煤業同一時間發布中報的大有能源(600403.SH)稱,報告期內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7.8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12.08%;營業收入為53.7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8.70%。
作為國內最大的無煙煤出口企業,昊華能源(601101.SH)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7.4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5.8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74億元,同比下降7.01%。
而西山煤電(000983.SZ)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數值僅為4.02%,凈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11.16%。
不少煤炭公司表示企業自身運轉正常,增收不增利只是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其中陽泉煤業工作人員表示:“煤企增收不增利與整個煤炭市場有關,與企業自身關系不大。”
大通證券煤業研究員陳文倩分析,煤炭自身的強周期性使得煤企會緊密跟隨經濟走勢。今年經濟增速下降超預期,各地的基建開工項目少,最后傳導到煤炭上游就是煤炭需求不足。煤企在前幾年大刀闊斧地兼并重組,吸納的大量小煤礦已開始投入生產,煤炭產量提高。而另一方面,下游經濟萎靡,加之進口煤對國內煤炭市場的沖擊,煤價大幅下跌。
煤炭價格的持續下跌和焦油及化工產品毛利率的下滑導致的西山煤電綜合毛利率下降。而陽泉煤業凈利潤降幅明顯的則是受外購煤成本大漲及煤炭業務噸煤毛利下降影響,其中噸煤毛利曾一度創下2009年以來新低。
“雖然影響各個企業的因素有所不同,但煤企其實大多是以量換收。煤炭銷量提高,煤價下降,加上目前國內企業生產成本都在提高,煤炭企業自身生產成本也在提升,所以造成普遍增收不增利的現象。”陳文倩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