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風險依然存在
外銷應能保持平穩
對下半年的輪胎出口市場,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盡管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和較大困難,但是仍對市場抱有信心。
蔡為民認為,目前作為輪胎出口的主要目標地,美國市場恢復較為平穩,其他如南美、東南亞、中東市場也呈現較好局面,下半年出口市場不會比上半年差。此外,美國特保案即將于9月份到期,從目前看延期的可能性不大,這對我國輪胎出口有利。因此,只要下半年不出現較嚴重的貿易摩擦事件,出口應該能保持平穩增長。宋相安也認為下半年出口情況應該比上半年好,“因為從企業統計看,外銷是逐月增長的。”
參加國際性展覽會已成為輪胎企業開發境外市場,擴大銷售渠道的有效手段。圖為2012北京國際道路運輸、城市公交車輛及零部件展覽會上佳通輪胎展臺。(CFP 供圖)
此外,重點輪胎企業都認為將從11月1日開始實施的歐盟輪胎標簽法對出口影響不會太大。這些企業負責人表示,由于這幾年企業一直都在為此做相關準備,一些大企業輪胎的測試結果都在E級以上,甚至有一些已經達到雙B級。而且標簽法帶來的成本提升也是逐年分配,沒有在今年集中體現。但業內人士認為,也會有一部分企業由于標簽法實施,成本上升,技術壁壘增加,出口會受到影響。
雖然業內人士對后市謹慎看好,不過市場的風險依然存在。徐文英提醒企業,今年以來,針對我國橡膠行業的貿易摩擦案件多達6起。她強調,企業一定不能以低于成本價出口,防止國外反傾銷。“3年的特保案應該教會輪胎企業如何安全應對市場,調整價格。國內企業應該學習泰國的橡膠企業,在市場不好時抱團應對。”王國梅說。她認為,每家企業都應把持住價格底線,充分展示自己產品的特點,不應靠打價格戰占領市場。
青島雙星輪胎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進出口公司總經理葛文則表示,輪胎行業應該建立起出口經營體系,掌握終端市場。“其實中國輪胎出口的終端市場價格并不比其他國家低太多,但就是因為企業不掌握終端市場,效益都被中間渠道吸收,這對中國輪胎出口非常不利,今后應加強這方面的工作。”葛文說。
圖為雙星集團在迪拜召開雙星輪胎經銷商年會。(王開良 攝)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范仁德強調,輪胎特保案即將在今年9月份到期,在這一敏感時期,企業以什么樣的方式應對后期市場,對穩定我國輪胎下半年出口和行業的發展非常重要。同時,歐盟實施REACH法規和輪胎標簽法,也大大提高了我國輪胎出口歐盟的門檻。他認為,我國綠色輪胎的發展比國外至少落后了5年,因此今后推動綠色輪胎產業化將是我國橡膠行業的中心工作。
范仁德還表示,過去中國輪胎依賴大量出口保持增長,但美歐目前都改變了戰略,開始重視制造業的發展,中國將來很難再保持輪胎大量出口的局面,因此應改變過去的發展模式戰略。他指出,下半年,輪胎企業要關注國內外經濟運行大局,以及橡膠行業的發展情況,以此來確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出口戰略。
企業感覺形勢嚴峻
應對還需修煉內功
由于美國、俄羅斯、南美、中東等市場情況較好,歐盟市場下滑較大,一些出口目標地主要在歐洲市場的企業受影響較大,許多企業出口增幅出現了回落。對此,各企業負責人不約而同地提出要在品牌建設、提升產品質量、開發節能環保產品等方面下功夫,以保持平穩發展。
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由于主要出口市場在歐洲,因此出口增幅下降。風神營銷副總監楊吉生說,今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長12%左右,但往年增幅都在20%以上。
錢倍奮也表示,由于世界經濟形勢低迷,加之匯率波動,佳通上半年出口增幅出現了近年來不多見的下降。她認為若想保持出口增長,企業不僅應針對不同地區制定不同的出口策略,還要重視輪胎質量,如輪胎的耐磨、節油、翻新等,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
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國際貿易部總經理蘇永民稱,今年的經濟形勢遠比去年嚴峻,不過中策今年比去年還是有較大的增長,但出口不如去年,下降2%。主要原因是受歐盟REACH法規和標簽法實施、海運費上升、匯率變化等因素影響,輪胎成本大幅提升,價格提高,影響出口。另外,美國輪胎特保案、中東局勢不穩、美國制裁伊朗、一些國家對中國輪胎的反傾銷等事件,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出口。“今后依靠廉價勞動力優勢,低成本擴張將越來越沒有市場,輪胎出口也將從價格競爭轉向品牌、質量、環保、節能為主的競爭。這幾年中策一直在向追求效益轉變,將積極開發新產品,適應國際市場對節能環保輪胎的新要求。”蘇永民說。
興源輪胎集團上半年全鋼胎出口與去年持平,該公司副總經理宋相安認為,興源集團主要出口市場是中東和東南亞等地區,而在全鋼胎市場較好的美國和俄羅斯出口量并不多,市場結構存在的問題導致出口沒有增加。如要扭轉局面,企業今后還要逐步調整出口市場布局。
據雙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際貿易部副總監金曉波介紹,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雙錢這幾年出口一直在平穩增長,內外銷增幅基本都保持在10%~15%。今年的經濟形勢一直不太好,歐洲市場下降,但通過北美市場的建設,上半年出口增長10%。他表示,企業一直非常注重在國外市場的品牌建設,注重內涵式發展,不打價格戰,積極在海外開展渠道建設,因此在困難的情況下仍取得了不錯的業績。海關數據顯示,最近兩年雙錢卡客車胎的出口單價在內資企業中一直保持最高。
玲瓏集團有限公司海外營銷部總經理王國梅稱,受益于企業較全的產品系列,上半年輪胎出口增幅20%左右。她特別強調企業應重視品牌建設,“過去出口的都是‘中國輪胎’,現在國外客戶已經開始接受中國輪胎的品牌了。”王國梅說。
出口總量保持增長
歐美仍為主要市場
“上半年,我國汽車輪胎出口仍保持了一定增長。”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徐文英說。據她介紹,上半年我國機動小客車用充氣橡膠輪胎(以下簡稱轎車胎)出口73.2萬噸,同比增長11.3%;客運機動車輛或貨運機動車輛用充氣橡膠輪胎(簡稱卡客車胎)出口112.2萬噸,同比增長20.8%;分別較去年全年出口增幅增長4.5和8.8個百分點。不過出口價格同比增幅不大,1~5月份轎車胎平均每千克出口價格微增2.3%,卡客車胎則持平。徐文英分析說:“一方面是由于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持續走低,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輪胎出口價格仍有提升的空間。”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秘書長蔡為民介紹,據輪胎分會對42家出口輪胎的會員企業統計,上半年出口輪胎交貨量(條)同比增長3.3%,出口增長的企業有22家,下降的20家;子午胎出口交貨量(條)增長2%,在出口子午胎的36家輪胎企業里,有22家出口增長,其余14家出口下降。“總的來看,大企業和外資企業出口量下降的較多,總體情況不如往年。”蔡為民說。
“不過,海關統計的汽車輪胎出口數據增長與大家的感覺有所差異。”徐文英說。由于歐債危機持續發酵,國際市場復蘇乏力,加之各家輪胎企業由于產品和主要目標市場不同,出口狀況存在較大差異,很多業內人士都發出了“感覺上半年出口不如往年”的聲音。
之所以業內企業的感覺與出口統計數據有差異,佳通輪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外銷部高級經理錢倍奮認為,中國輪胎產能不斷擴張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國內不斷有新產能釋放,每家新企業投產后,出口量都會增加一些,這樣總數量就上去了。加上每家企業的出口因地區不同,總是有升有降,所以個體感覺和總體實際數據產生差異。”錢倍奮說。
在出口市場方面,徐文英介紹說,上半年出口歐美的輪胎占我國出口輪胎總量的46%左右,歐美仍是我國輪胎出口的主要市場,而美國仍是我國輪胎出口第一大目標國。上半年數據顯示,我國出口美國的轎車胎17.3萬噸,占轎車胎出口總量的23.6%;出口卡客車胎20.6萬噸,占卡客車胎出口總量的18.4%。另外,上半年出口美國的轎車胎數量同比增長14.3%,止住了特保案以來的下滑勢頭,一方面說明美國經濟在復蘇,另一方面也說明特保案最后一年其影響在減弱。
蔡為民對26家重點企業的出口數據進行了分析,出口美國的輪胎數量(條)占26家企業輪胎總出口量的23.38%,出口歐盟占17.5%,其他地區占59.12%。其中,全鋼和半鋼子午胎出口美國的數量(條)分別占24.25%和18.81%,出口歐盟分別占6.33%和22.74%。“這說明歐美市場仍占我國輪胎出口市場大頭。”蔡為民說。
此外,俄羅斯和中東市場顯示出活力。1~5月份,轎車胎方面,我國對俄羅斯出口增幅最大,出口量(噸)增長了118.9%,對沙特阿拉伯和加拿大的增幅也接近50%;卡客車胎方面,出口增幅較大的國家是沙特阿拉伯,增長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