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地處蘇中大平原揚子江畔的泰興市晨光高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門前,由17輛載重大型貨運集裝箱組成的龐大運輸車隊,滿載著剛下線的高精密數控石墨電極與接頭系列成套設備緩緩駛向上海港,它們將通過海關出口到國際著名的大型炭素制品企業——印度CI公司。晨光公司董事長陳善元告訴記者,這是該產品系列的第四套出口設備。
石墨電極與接頭加工設備只是晨光炭素加工設備中的一種。創建十多年來,晨光公司先后攻克多項國際性炭素材料切削加工設備制造難關,成為石墨電極與接頭、高爐炭磚與鋁用炭塊、炭電極、高溫氣冷核反應堆內構件等世界四大炭素材料高精密加工裝備制造領域的領跑者,一舉扭轉了我國中高端炭素制品設備長期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提升了我國炭素制品加工裝備的國際地位。
鋼鐵冶煉必須消耗大量炭素材料——石墨電極。而電極的消耗必須通過其自身與相應接頭螺紋的連接體,在高爐強電流高溫與高強腐蝕等惡劣環境下連續作業。由于炭素材料的高硬度特性,石墨電極與接頭高精密加工設備的制造,一直是國際鋼鐵冶煉中安全、質量、成本與能耗等多種因素的制約瓶頸。
為了探索石墨電極以及各類炭素制品加工設備的先進工藝與技術,原江蘇泰興機床總廠總工程師陳善元潛心鉆研炭素材料的性能與結構,致力于消化吸收國內外炭素設備制造技術,探索出石墨電極與接頭加工技術的“理想連接”理論,創造性地將數控技術、梳加工技術與先進制造工藝有效嫁接,在國內獨家開發研制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GK-18型數控電極螺紋加工機床和CGK-21型全數控接頭雙螺紋梳加工機床。其技術性能與加工精度均領先國際同類進口設備先進水平,這些設備率先在成都炭素廠、南通炭素廠、大同炭素廠等我國規模型炭素企業獲得應用。
借助“理想連接”理論,并追蹤國際先進技術,晨光公司隨后又在國內率先研制出CGK.RZ.01全數控碳素接頭柔性自動加工生產線與CGK.RZ.02型全數控碳素電極柔性自動加工生產線,產品的加工精度、使用效率等核心技術明顯超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而售價卻控制在同等進口設備的1/5左右,從而打破了炭素電極加工設備的國際壟斷。
短短幾年間,性價比優勢顯著的晨光炭素加工機床和自動化生產線就在蘭州方大、德昌士達、山東八三、吉林炭素、山西大同、河南開封、寧夏寧平等大中型炭素制品企業獲得廣泛應用。目前,晨光機床及柔性生產線在我國大型炭素行業的市場占有率近100%,中小企業達85%以上。與此同時,已有4條生產線相繼出口印度HEG公司、CI公司和英國UKCG公司。近日,晨光公司與歐美地區的兩家國際知名炭素制品企業正緊密洽談成套設備出口事宜。
晨光公司高精密炭素制品設備的開發研制也使我國高檔炭素制品的應用和進出口比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有關資料顯示,過去由于我國炭素加工設備技術落后,到本世紀初國內只能生產普通炭素制品,超高功率炭素電極及其他高精密炭素制品完全依賴進口。而2011年,我國石墨電極的年總產量已達68.24萬噸,是2000年炭素制品產量的4倍以上,其中超高功率炭素電極產量已達到22.68萬噸,約占同年我國石墨電極總產量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