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撼動全球經貿格局
世貿組織總干事帕斯卡爾·拉米說,俄羅斯正式加入之后,世貿組織從此將覆蓋全世界97%的貿易。“俄羅斯入世對于俄本國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機制來說都是歷史性時刻。入世將推動俄融入全球經濟,給貿易伙伴和企業帶來穩定的貿易環境,有利于統一貿易規則的推廣。”
根據世貿組織和俄經濟發展部公布的文件,入世之后,俄羅斯總體關稅水平將從目前的10%降至7.8%,其中農產品關稅水平從13.2%降至10.8%,工業產品關稅水平從9.5%降至7.3%。此外,俄羅斯超過1/3的商品從入世之日起下調進出口關稅,1/4的稅目將在3年內調整到位。不過,禽肉和汽車、飛機等商品的關稅保護期較長,為7-8年。此外,豬肉、牛肉和禽肉產品依然采用進口配額制度。
資料顯示,雖然俄羅斯資源豐富,鋁、鐵礦石、黃金等儲量都居世界前列,水利資源也非常豐富,但資源出口量都不大,出口主要集中在石油和天然氣,對商品貿易的經濟倚重并不大。
在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看來,短期內不太可能對世界貿易格局產生大的影響。“俄羅斯人要適應世界貿易規則還需要一段時間,因為俄羅斯民族比較崇尚武力,不太崇尚貿易規則。歷史上它并不是貿易國家,遵守規則對它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他們推崇國家利益至上,為了國家利益,之前簽署的任何協議都可以推翻。但加入WTO體系之后,就必須要遵守規則,否則別的國家無法和它進行貿易往來。”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俄羅斯在重化工產業方面有完整的制造體系,相比其他國家具有比較優勢,加之本身已有的能源優勢,至少未來幾年在世界貿易的排位將進一步提升”。
由于俄羅斯經濟總量本身不是很大,即便是入市,其“溢出效應”也不會很大,因此,俄羅斯入世對于世界經貿格局的影響雖然能夠起到推動利益再分配作用,但并不是一個牽動全局的顛覆性改變,也難以撼動現有的全球經貿市場主要力量。
倒逼機制改變俄經濟依賴路徑
俄羅斯總統普京曾表示,如不盡早入世,俄羅斯有可能在“全球化世界中淪落到被遺忘的角落”。俄羅斯作為大型經濟體,不可能再繼續孤立于世界貿易體系之外。根據俄羅斯的大國戰略要求,俄羅斯參加國際貿易體系規則的制定勢在必行。
一直以來,俄羅斯依托巨大的能源優勢,已經使其經濟形成了“路徑依賴”。數據顯示,俄羅斯去年開采原油5.11億噸,但自身需求只有1.36億噸,其余3.75億噸全部用來出口。此外,俄羅斯天然氣年出口量占到全球交易量的30%,并且價格相對較貴。高價資源的大量出口造成的能源依賴以及商品貿易倚重程度低成為入世反對派們的一大論據,但普京強調,入世后將強化俄羅斯的競爭環境,這有助于俄國內經濟的現代化,“俄需要加入世貿俱樂部,以更新它的產業能力”。
業內人士稱,應入世要求對國內一系列法律法規的改革也是一種倒逼,迫使俄加快與國際貿易體制的接軌,其必然結果是投資環境得到改善。
一些入世支持者認為,俄羅斯入世不僅將吸引外資和先進技術,擴大俄羅斯優勢商品的出口,推動美國取消對俄制裁的杰克遜-瓦尼克修正案等,同時還將促使俄進行自我改革,完善經濟制度安排,建設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提高俄企業和產品乃至俄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有俄羅斯媒體稱,俄羅斯為入世修改了一系列法案簡化外貿和外匯程序,促進了俄羅斯經濟與世界的融合。如果不是因為入世,一切不可能來得如此之快。
中國面臨機遇與挑戰并存
中俄經貿互補性明顯
對于俄最大的經貿伙伴中國而言,俄羅斯入世顯然意味著中國企業將能擴大在俄的出口貿易。數據顯示,2011年,俄羅斯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達到了歷史新高的835億美元(約合5200多億元人民幣)。俄羅斯的中期目標是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2020年達到2000億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鑒于中俄經濟間存在著明顯的互補性,俄入世總體來說是利好中國企業,特別是在中俄雙方著力于“升級”經貿合作的共同愿景之下,俄羅斯市場能夠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正反饋”信息源。同樣,入世后的俄羅斯也將成為中國在國際市場上新的競爭對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國加快產業升級,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以及完善自身市場機制。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表示,俄羅斯加入WTO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提供了很好的投資貿易機會,尤其是在勞動密集型產品和機電產品等領域,隨著關稅下調及海關入關便利化的約束,在發生貿易糾紛時,可以在世貿組織規則下通過正常渠道進行起訴來解決糾紛,更有利于促進雙方貿易額增長。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姜毅則認為,相比入世十余年的中國,俄羅斯受到的影響勢必有所不同。“因為俄羅斯的制造業沒有那么厲害,中國主要是靠出口導向型的制造業來作為經濟拉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柱,所以中國加入世貿以后自然更加方便中國企業建立世界市場。但俄羅斯經濟結構過去不是這樣,直到現在它的制造業實際上沒有一個規模,經濟結構主要還是靠能源,這對新興經濟體來講倒是一個機會,給中國的一些企業提供了新的機會。當然,在某種意義上中國的企業可能面臨著反傾銷的投訴,這些問題實際上一方面會是機會,另外一方面可能會是挑戰。”
“從長遠來看,俄羅斯入世對于中國將產生一定的壓力,”白明告訴記者,“比起中國入世之初,俄羅斯在科技發展水平方面底子比較厚,基點高于中國,就一般而言入世之初的十年屬于紅利期,但與此同時,中國則處于轉型發展期,以往依靠勞動力資源的優勢趨弱,俄羅斯將利用這段紅利期取得一個相對快速的發展。”
“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對于中國而言目前還不好說,盡管中國能夠在俄羅斯入世紅利中分得一杯羹,但在分享國際貿易蛋糕的競爭力方面,俄羅斯在重化工等優勢產業方面將可能憑借著入世優勢進一步趕超中國,”白明表示。
規則透明中國制造迎來正名機會
近年來,中國制造在俄羅斯一定程度上受到本國民眾的排斥,貿易便利化、陽光化能否幫助中國制造在俄羅斯打開市場,抵消負面情緒的影響?
白明表示,由于中俄兩國之間存在灰色清關,很多商人通過這種非正常渠道進入俄羅斯,價格會比正常途徑進入的便宜30%左右。但是由于產品魚龍混雜,質次價高的商品影響了俄羅斯民眾對中國產品的印象,而正規的品牌走正常渠道進入時由于價格競爭力較低,難以廣泛進入市場。“隨著灰色清關的清理,很多正規產品價格競爭力將得以提升,而中國在輕工和服裝等領域本身具有較高的比較優勢,未來搶占俄羅斯市場方面應該能夠取得滿意的成績。”中俄貿易之間的“灰色清關”在業內是出了名的。俄羅斯海關清關手續繁瑣、關稅混亂,為了鼓勵進口、簡化海關手續,俄羅斯海關委員會允許“清關”公司為貨主代辦進口業務。這些公司與海關聯手,將整架飛機的貨物以包裹托運的關稅形式清關。此類清關的費用大約只是正規報關關稅的一半甚至更少,但沒有正規的海關手續。后來,這種清關方式被推廣到海運、鐵運和汽運,統稱“灰色清關”。
宋泓表示,俄羅斯入世后在經貿規則的制定方面將更加透明、規范,開放的同時對俄羅斯國內也產生了很好的約束。與此同時,俄還將按照國際慣例實行正常的海關估價辦法、商品檢驗檢疫措施及原產地規定,減少目前俄對中國進口商品的一些歧視待遇,為中國企業擴大對俄羅斯的出口創造新機遇。同時,由于都是世貿組織的成員國,在世貿組織規則下的仲裁制度會減少中俄兩國的貿易糾紛,更有利于促進雙方貿易的增長。
關稅下降輕工、服裝出口迎來利好
從經濟結構看,中俄兩國具有天然的互補性,俄羅斯在能源資源、交通和原料領域實力超群,而汽車制造、輕工業以及農業等相對孱弱,其對日用品等輕工類商品有著很強烈的需求。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俄羅斯入世后將有利于中國物美價廉的紡織品、服裝、鞋帽、家電等商品從正規渠道進入俄羅斯市場。而入世后俄羅斯總體關稅水平將比目前下降約3.5%,加權平均稅率2013年將降至7.6%,2014年將降至6.9%,而2015年將降至6%左右。這對以輕工產品見長的中國制造企業而言,無疑是個巨大的誘惑。
一位從事中國制造推廣的業內人士稱:“相對于歐美市場,目前俄羅斯市場還比較空白,而且它的包容性很強,各種各樣的商品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市場,商機無限。”
從事服裝生意的溫州商人張先生一直以來都關注俄羅斯的入世進程。這位上世紀80年代曾在俄羅斯做過服裝倒賣的商人回憶,因為沒有正規的海關手續,在俄羅斯的中國商人經常被當地警方突擊檢查,那些通過“灰色清關”而來的貨物時常被查抄。
入世前,正規入關渠道關稅較高,例如毛紡服裝關稅12%,皮衣關稅30%。入世之后,關稅的下降足以降低中國企業的出口成本。此外,入世之后,目前俄羅斯審批程序復雜、辦事效率低、腐敗等現象有望得到改變,入世將迫使俄羅斯政府改善營商環境。例如,今年5月,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一項法令,旨在推動俄羅斯能在未來數年內實現在世界銀行發布的營商環境指數排名中從第120位躋身前20。
據了解,目前全世界只有俄羅斯是一個沒有很好開發市場的國家。對中國企業而言,這樣沒有大品牌主宰的市場,還是一個大家都可以分蛋糕的時期,只要用心經營,很多企業都可以發展成為大品牌。
這一商機早就被很多中國輕工、服裝加工企業緊緊盯住,很多溫州、紹興等地區的服裝面料及成衣加工廠早早地就與俄羅斯方面簽下了大單,下半年將進一步擴大生產。據了解,很多像溫州張先生一樣的商人都紛紛看好俄羅斯的市場空間,積極尋求市場合作。
更加開放服務領域投資空間加大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合作室主任、研究員張建平表示,無論是貨物貿易還是服務
貿易領域,俄羅斯在入世之后對于市場準入都會有相應的安排,其開放程度肯定要比入世之前更高,這也將有利于包括中國在內的外資進入俄羅斯市場。
“近年來,中俄兩國相互投資呈現高度不對稱特征,中國對俄投資雖然高于俄對華投資,但兩國彼此的投資均處于極低水平,這與兩國的國際地位以及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深入發展要求極不相稱”,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教授薄文廣表示,目前中國對俄直接投資主要集中于采礦業等資源開發類產業,以及農林牧漁、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利潤回報高、短平快的低技術項目,這些領域約占對俄投資總額的90%左右;同時,在投資區域方面,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遠東區和西伯利亞區,以及中央區的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這種不合理的投資結構,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兩國經貿合作的戰略升級。”
俄羅斯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后,按照WTO相關承諾,工業品和農產品市場準入、金融、保險、銀行等服務領域將陸續向外開放,中國對俄投資的空間也將會進一步放大。
薄文廣建議,在投資方向上,中國應采取措施鼓勵國內紡織、服裝、家電有成熟技術且具有較大比較優勢的產業,加快對俄的“走出去”步伐,同時重點加強兩國在技術服務等高新技術領域的戰略合作;在投資空間布局上,應以俄羅斯建立的各種不同功能的經濟特區和技術園區為依托,進行針對性的分類布局;在投資方式上,應鼓勵更多采用跨國并購來整合俄的相關產業。
張建平也表示:“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俄必須按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從根本上修改完善法律制度,增加政策透明度,改善投資環境。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較為成熟的制造業等優勢產業可能更多地進入俄羅斯進行投資,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利用俄羅斯在科技和人才領域的優勢,從而實現雙贏互利。此外,在投資建設境外開發區模式方面,也可以進行積極的嘗試,通過集聚效應來提高投資效率。”
商報鏈接
俄19年漫長入世路
從1993年6月正式申請加入世貿組織前身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到最終成為WTO成員國,盡管入世一直都是俄羅斯的既定目標,但其入世之路還是經歷了19年的艱難漫長之路。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入世之路如此漫長是各方面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
商務部世貿司副司長鄂德峰表示,俄羅斯入世歷程漫長,談判議題豐富,先后有66個WTO組織成員參與工作組,足見各國對與俄羅斯經貿關系的關注程度。據了解,由于各談判對象的利益千差萬別,導致談判進展緩慢。俄經濟發展部的數據顯示,在世貿組織成員中,有57個成員與俄羅斯就商品貿易問題進行了雙邊談判,另外還有30個成員與俄羅斯就服務貿易市場準入問題開展雙邊談判。和其他一些國家入世時相比,俄羅斯的談判對象大大增多。
此外,圍繞農業補貼、汽車組裝標準、木材進出口稅、金融和保險市場開放等敏感問題,俄羅斯與談判對象的分歧一直難以消弭也是導致入世談判進程緩慢的重要原因。
除了上述談判因素,政治方面的因素也延緩了俄羅斯的入世進程。2008年俄羅斯和格魯吉亞戰爭后雙方斷絕了外交關系,格魯吉亞問題因此成為俄入世的最大障礙。直到今年3月,俄格才在瑞士的調解下恢復雙邊談判。而俄白哈關稅同盟近年來加快建設進程并已正式運轉,三國曾打算集體入世,不過世貿組織沒有捆綁入世的先例。俄羅斯就如何協調世貿和關稅同盟關系問題也花費了時間進行談判。
關稅水平
入世之后,俄羅斯總體關稅水平將從目前的10%降至7.8%
農產品關稅水平13.2%降至10.8%
工業產品關稅水平9.5%降至7.3%
此外,俄羅斯超過1/3的商品從入世之日起下調進出口關稅,1/4的稅目將在3年內調整到位。
禽肉和汽車、飛機等商品的關稅保護期較長
此外,豬肉、牛肉和禽肉產品依然采用進口配額制度。
中俄貿易規模
2001年中俄貿易額超過100億美元
2008年中俄貿易額超過500億美元
2009年出現大幅下滑,下降到390億美元(由于經濟危機原因)
2011年雙邊貿易額達到了歷史新高的835億美元
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
2020年中俄貿易額達到2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