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在多種因素作用之下,國家發改委對煤制油項目嚴控已經開始松綁。
據國內相關媒體報道,近期,神華集團寧夏400萬噸煤制油項目以及潞安集團540萬噸煤制油項目已獲批,而伊泰集團200萬噸間接煤制油項目也已報國家發改委,有望近期獲得路條。
自2008年8月國家發改委緊急叫停煤制油以來,全國僅有神華集團鄂爾多斯108萬噸示范項目得以繼續推進,其他項目均被凍結。
在一位長期跟蹤煤制油的專家看來,近期煤制油項目密集放行,主要由三大因素決定,“一是神華鄂爾多斯108萬噸、潞安21萬噸和伊泰16萬噸三個煤制油示范項投產以來運轉狀況良好,二是近期煤炭價格持續滑落,煤制油的經濟型前景有所保證,三是目前的經濟形勢需要大項目保增長,投資量巨大的煤制油由此成為了發改委的選擇目標。”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邢雷指出,“近期發改委對幾大集團煤制油項目的審批回復,或許將決定未來該領域的企業座次。”
密集獲批
今年5月,與神華合作寧東間接煤制油項目的世界煤制油先驅南非沙索公司關閉北京辦事處,由此終結了其與中國煤制油事業的十年戀情。
當時,就有寧煤集團人士對記者透露,神華仍在積極爭取寧東項目,短期內有望獲批,而技術來源已經從與沙索合作改為與中科院山西煤化所。
果不其然,3個月之后,神華寧煤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已經獲得政府相關部門通過。按照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發展規劃,到2020年,寧東煤化工產成品生產能力達到2000萬噸以上,其中煤制油400萬噸/年。
而除寧東項目之外,神華還計劃對鄂爾多斯直接煤制油項目進一步擴容。
在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黨委副書記喬寶林看來,“神華直接液化技術的工業化示范基本成功,適當擴大生產規模是必要的,產業化后煤制油的成本還有望再下降三分之一。”
喬寶林稱,目前,神華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還打算再上兩條線,首先達到年產320萬噸,這一擴容計劃目前正在發改委備案,將來神華煤直接液化制油項目總建設規模為年產油品500萬噸。
幾乎與神華寧東煤制油項目獲批同時,籌備數年的山西潞安集團540萬噸煤制油項目也獲得了國家發改委批準。
8月17日,山西省政府專門召開了潞安集團煤制油項目推進會,副省長牛仁亮出席。
根據潞安集團規劃,今年將完成第一個300萬噸/年產業化煤制油工廠的建設,單套生產能力達到40萬-60萬噸/年。到“十二五”計劃末,將建設完成第二個300萬噸/年產業化工廠,形成煤制油產能741萬噸/年、產量(當量)561萬噸/年的規模。
此外,內蒙古伊泰集團的煤制油項目也極有希望近期獲得批準。
內蒙古伊泰煤制油公司董事長齊亞平表示,公司年產16萬噸間接煤制油示范項目運行狀況良好,現在新上馬一個年產200萬噸的已經在走國家發改委的報批程序。“目前反饋回來的信息比較樂觀。近期獲批的可能性較大。”
對于煤制油產業,伊泰集團的計劃是,到“十二五”末期計劃建成煤礦-煤制油-石油化工延伸加工一體化的年產540萬噸煤制油生產基地。
除了上述三家走在前列的煤礦集團,早在1998年就開始研究煤制油領域的兗礦集團也在謀求重啟煤制油計劃。
目前,兗礦集團正在和美國Accelergy公司就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開展340萬噸/年直接液化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
兗礦集團一位人士對記者透露,目前兗礦集團100萬噸煤制油示范項目已經開始前期建設。兗礦希望在2020年前將煤制油項目逐步擴建至1000萬噸/年。
兩大難題
2006年,發改委連發兩道禁令——“不批準年產規模在300萬噸以下的煤制油項目”以及“在國家煤炭液化發展規劃編制完成前,暫停煤炭液化項目核準”。
2008年8月4日,發改委再次發布《關于加強煤制油項目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指出煤制油項目投資風險大,“不能一哄而起,全面鋪開”。除神華集團鄂爾多斯項目之外,一律停止其他煤制油項目審批。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副院長陳亞飛認為,國家發改委收回審批權時曾明確指出“煤制石油替代產品的發展要待試點示范項目取得成功之后,才能逐步展開”。現在,隨著煤價的下滑和技術路線的打通,煤制油項目已經可以帶著可觀的利潤,所以逐漸有序開展新項目,也是順理成章之舉。
而齊亞平則表示,隨著煤價的下降,每噸用煤成本已經比今年年初下降了200元左右,目前伊泰生產一噸油品平均可獲凈利潤800元。“如果煤制油成本維持在6300元/噸左右,布倫特油價在77美元/桶以上,煤制油項目就有利可圖。”
在邢雷看來,從純粹經濟角度看,煤制油的產業前景的確看好,對于煤制油未來的發展,主要有兩個障礙,一是環境壓力,二是資金壓力。
按照目前的煤制油工藝,需耗用4.2噸煤及近10噸水才能生產1噸煤制油。
“煤制油所用水量比產煤要多得多,并且廢水中含有毒物質較多。”一位長期關注煤制油的專家表示,大的煤制油項目幾乎都在嚴重缺水地區,如內蒙古、寧夏等地,目前水資源緊缺已經成為煤制油發展最重要的掣肘。
此外,發展煤制油所需的高額前期投入也成為一大難題。
按照目前幾大集團近期的煤制油規劃,我國“十二五”期間建成的煤制油產能將超過2000萬噸,保守按照每萬噸煤制油投資1億元人民幣計算,國內煤制油投資至少將超過2000億元。
兗礦集團人士坦言,如果要實現1000萬噸的目標,集團在煤制油項目上的總投入將超過1000億元,資金問題如何解決現在還沒有明確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