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吳樹彬)“獻血既無損身體健康,又可以救死扶傷,何必吝嗇自己的血液?”
所以在獻血這件事情上,他一直很慷慨。從1997年至今,共獻全血18次,獻成分血20次,總計獻血量超過20000毫升,相當于5個體重50公斤成年人全身血量的總和!按搶救一個病人需要輸血800毫升計算,可至少挽救25名危重患者的生命。而這個慷慨的獻血人就是河北邢臺石油油庫計量員葉楓。
平頭、黝黑的皮膚、健壯的體格、愛笑、一臉的樸實,這是他留給人們的第一印象。每天忙忙碌碌的油庫計量工作讓每個人都很疲憊,下了班就想好好休息一下。而他卻不閑著,時不時地“東跑西顛兒”,而且已經“顛兒”了15年,這可不是去散心瀟灑,而是去完成他的“例行工作”——獻血。
說起最初的獻血,源自15年前的一則報道。1997年11月的一天,《牛城晚報》一則邢臺市血站血庫告急,請人們獻血的倡議書映入葉楓的眼簾。想起許多人因失血過多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他深深明白血液對一個人的生命意味著什么。他很希望能幫助別人,于是第二天下班后他瞞著家人找到市中心血站獻了血,自此開啟了他的獻血人生。他堅持每年獻血,獻血次數逐漸由每年一次,增加到每年義務獻血最高限額的四次。
從2007年開始,在堅持了近10年無償獻血后,葉楓又主動報名進行成分獻血。按國家有關規定,成分血每個月可以獻一次,這樣的獻血量相對較大,頻率更密,他的獻血量節節攀升,不久就超越了邢臺地區以前的獻血冠軍。獻血十五年來,據邢臺血站統計,葉楓獻出的鮮血已等于十個健康成人的總血量。
不僅在邢臺獻血,他還到石家莊、邯鄲等地區獻血,他覺得這是一種神圣的職責。甚至在海南旅游時,看到獻血車,他也熱血涌動,主動上去獻血。這些獻血量都沒有納入邢臺血站的統計,所以他的獻血量已不止20000毫升。
2009年10月份,他聽說中華骨髓庫在邢臺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便興奮地報了名并進行了血樣采集,他期盼著自己的血樣能夠配型成功,用自己的骨髓挽救一個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他在默默等待著。
一次,到血站排隊獻血時,他目睹了一名患者徘徊在生死邊緣,急需用血,而血庫嚴重缺少與患者相符的血液。這一幕深深觸動了他,“如果自己能經常來獻血,當患者急用的時候就能用上了。”他更堅定了無償獻血的決心。從那以后,他每三個月獻血一次,從未間斷過。用他自己的話講:“獻血能救人,值!”
不僅自己獻血,他還經常向身邊的人宣傳無償獻血的好處。并經常參加邢臺血站各種宣傳活動,成為無償獻血形象代言人。在他的動員下,他的親人、朋友、同事,很多人都加入了獻血的行列。
葉楓關愛社會,熱心社會公益事業,他常說:“能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一些人,是我人生中最幸福、最快樂的事情。”
葉楓多次榮獲邢臺市衛生局、邢臺市血站、邢臺紅十字協會頒發的金杯獎,還得過國家級銅獎、銀獎等榮譽稱號。2010年,葉楓獲得由國家衛生部、中國紅十字總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聯合頒發的2008-200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
現在葉楓的獻血之旅仍然在繼續。他說只要自己身體健康,只要符合國家獻血的規定,他就會將獻血一直堅持下去,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患者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