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楊慶)在中原油田采油四廠,有這樣四個人,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他們,他們活躍在前線,可能他們不是專業的人才,但他們一直以專業的態度在做事,職工們親切地稱他們是工會的三大師:攝影師豐建法、設計師鄭衛華、心理咨詢師陳春霞。
“攝影師”:豐建法
“瞬間永恒,親人攝影”這是豐建法每一張作品下的詮釋,的確,愛好攝影的人都希望用鏡頭記錄下美好的瞬間。
據了解,豐建法原來是采油四廠特車大隊的一名普通司機,因為愛好攝影,在采油四廠心靈網站上經常會發布一些他的作品,張張美麗的圖片,獨具匠心的構圖,很快吸引了工會領導的注意力,采油四廠工會一直很注重這塊,不拘一格選人才,很快把他調入了工會,主要從事與攝影有關的工作,這一干就是三年。
采油四廠建立了月度優秀員工選樹體系、黨員先鋒崗選樹體系,季度工人先鋒號選樹體系、黨員示范區選樹體系,對于每個月評選出來的先進,豐建法都會深入到他們工作的最前沿,為他們拍上精美的照片,而這些照片都會在該廠的櫥窗進行展示。
“廠里專門派攝影師去給我們照相,給予我們的認可也是鼓舞人心的。”剛獲得7月份優秀員工的油藏經營管理六區許翠霞這樣說道。
采油四廠有32個文體協會,13項月度主題賽事,以及每月1次的心靈講堂,每月1次的員工關愛活動,每月最后一個周五的法律援助日活動,每周2次團隊體驗活動……采油四廠圍繞職工開展的活動,可以說能讓豐建法幾乎天天都拿著他心愛的照相機去記錄美好。
在采油四廠,你隨處可見職工的大幅照片,采油四廠歷來堅持,給職工最大的認可,給職工最大的肯定,也是更好的引導職工立足崗位,為企業的發展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設計師”:鄭衛華
每年,采油四廠迎接油田內外部參觀不勝枚舉。每一次,來參觀的人都會感嘆,你們這么多東西需要設計,得至少3個人來負責吧?可實際上,采油四廠的每月一更新的創業櫥窗、文化長廊,以及3本內部月刊《角度》、《學習》、《記錄》都是由工會的“設計師”鄭衛華完成的。
采油四廠在新點廠區主干道清風路安置了許多展示架,清風路也是職工上下班的必經之路,采油四廠的創業櫥窗是每月一主題,每月一更新,展示的內容主要包括廠務公開、千百萬勞動競賽、每個月的月度優秀員工、黨員先鋒崗照片,以及每月一個主題的櫥窗展示,該廠7月份展示的全廠獲得省部級榮譽以上的基層班組照片與簡介。
《角度》是采油四廠職工自己的刊物,上面的內容都是工會圍繞職工開展的活動的記錄;《記錄》是千百萬勞動競賽專刊;《學習》是該廠深化“創爭”活動時創辦的刊物,目的在于拓展職工的學習渠道,這3本刊物都是每月發放到各基層班組,讓職工在崗位上就能了解自己所在單位的經營狀況。
除了這些日常的事物外,采油四廠還會每年開展一次比較大型的活動,而活動最后匯編成一本300多頁書,這些工作都是鄭衛華完成的。今年春節,采油四廠開展了“生活因你更美好”的全家福照片征集活動,收集了1000多幅照片,匯編成了一本書,并在該廠的員工勵志室分批展出,職工每天晚上在運動時都會駐足觀看。之前,還有,《我們因你而美麗——寫給五年后自己的一封信》等書籍。
加班、加點,成天對著電腦,對著色板,鄭衛華的工作是繁瑣的,同樣也是偉大的。和豐建法一樣,她用她的設計去記錄、去詮釋了身邊的美好。
心理咨詢師:陳春霞
情緒管理對企業的發展與穩定有著很大的作用,再加上前線職工面對著子女總部受教育、購房等多重壓力,采油四廠啟動了陽光心態構建體系,而這項工作的主要參與者就是心理咨詢師陳春霞。
陳春霞,原來是采油四廠油藏經營管理五區的一名注水泵工,由于愛好心理學,她自學了心理學的本科,后來考取了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證,并從2008年起,在濮陽市心理學會做兼職心理咨詢師,采油四廠工會了解到情況后,很快把她抽調到工會,專門負責此項工作。
采油四廠建立了員工心理關愛中心,設置了訪談室、沙盤室、繪畫室、宣泄室、音樂放松室等,該廠把每月20日(諧音愛你)定義為員工心理關愛日,每月20日,陳春霞都會帶著心理志愿者深入基層開展送關愛活動,每周組織2-3個團隊進行團隊體驗活動,目的在于通過團隊互動,提升團隊凝聚力和執行力。今年4月,采油四廠又啟動了百名心理咨詢師培養計劃,她作為全廠唯一一名取證的心理咨詢師,聯系培訓老師,整個學習過程的組織工作,都是由她來負責。
采油四廠設置了員工心理關愛熱線4854116,開通了心靈氧吧,這些日常管理都是她負責的,職工在工作生活中有了什么困惑,可以通過電話、網絡來尋求幫助,她會第一時間給予職工解答。
現在,陳春霞正忙著第二批心理咨詢師的培訓組織工作。“因為熱愛,我愿意付出,我想讓陽光灑進每個人的心田。”當筆者問到她,一個人負責這么多事情累不累的時候,她這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