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就在國家發改委宣布成品油漲價的同一天,湖南省工商局公布了二季度全省流通領域成品油抽檢結果:抽檢樣品來自全省14個市州,共抽取各牌號車用汽油、柴油168批次,其中合格82批次,不合格86批次,合格率僅為48.8%,柴油的不合格率更是高達62.4%。問題批次產品主要集中在0號柴油和93號汽油,除岳陽外13個市州均被抽檢出了問題產品,不合格項目主要是辛烷值、硫、甲醇、苯。(9月13日《三湘都市報》)
成品油合格率不足五成,這樣的檢測結果令人驚愕不已———市場上還有哪種正規產品的合格率低到如此程度嗎?我想象不出,哪怕用國家標準去檢測各種小作坊生產的地溝油,合格率恐怕都不止五成。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這些問題油不僅來自民營加油站,還來自中石化旗下的加油站,比如中石化長沙合峰加油站、長沙河西加油站、瀏陽河加油站都被抽檢出問題油。中石化旗下加油站的成品油實行統一調度配送,這意味著,其他省份的中石化加油站也可能在出售問題油。而民營加油站的成品油大多批發自中石化和中石油,這意味著,問題油的源頭很可能在石油巨頭那里。
實際上,石油巨頭的成品油出問題如同家常便飯,單舉去年的幾個例子:中石化一批不合格93號汽油流向河南安陽、新鄉、焦作等地,燒壞了上萬輛汽車;湖南岳陽一萬多名車主在中石化70多座加油站加油后,汽車出現發動機發抖、無力、速度跟不上等問題,引發全市大修車;浙江溫州一些車主在中石化的加油站加油后,汽車出現熄火現象,維修人員從一輛車的油箱里竟然抽出1200毫升水,據此計算,汽油含水率達到2.8%。
請注意,上述幾例都是問題油導致汽車出現明顯故障,就像人吃下問題食品后馬上出現中毒癥狀。眾所周知,有些問題食品并不會立即導致人體不適,而是讓食用者慢性中毒,就像有些問題油并不會讓汽車立即出現故障,但會日積月累一點點損傷汽車,湖南省工商部門此次抽檢出的問題油就屬于此列。
再請注意,正如我國很多食品安全標準低于國際標準,我國的成品油國家標準也低于國際標準。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無鉛汽油的國家標準中,硫含量不得大于0.08%,烯烴含量不得大于35%,而世界通行的無鉛汽油標準則是硫含量不得大于0.02%、烯烴含量不得大于20%。成品油的價格與國際接軌了,成品油的品質卻不與國際接軌,這已經相當于“以次充好”。而即使按照如此低的標準,成品油的合格率竟然仍不足五成,還要繼續“偷工減料”、進一步“以次充好”,中國的成品油消費者就像“冤大頭”,到哪里說理去?
成品油猶如汽車的“食品”,汽車“食品”安全事故與人類食品安全事故有著相似的發生機理,所不同的是,人類食品的生產和銷售實行充分市場化,管理難度較大,而成品油的生產銷售處于石油巨頭半壟斷狀態之下,管理鏈條相對簡單。只可惜,壟斷并沒能換來高品質,成品油質量粗劣、問題頻出。對于此次湖南省的抽檢結果,石油巨頭難道不該站出來解釋一下嗎?成品油合格率不足五成,生產、銷售、監管環節中不該有人為之汗顏、為之負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