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馬琳 李新顏 蔣蕾)“我們獲得中石化金牌隊榮譽了!”當江漢油田采氣廠采氣二隊隊長羅林波將燙金的牌匾捧回隊部時,大伙為之歡呼雀躍。
只有80多人的江漢油田采氣廠采氣二隊,肩負著采氣廠85%以上的產量任務。組隊僅兩年,就摘得“中國石化股份公司金牌采氣隊”的稱號,這個也是該廠建廠四十多年來的首金。
近兩年,江漢油田采氣廠采氣二隊依靠在管理上挖潛、在標準上使力、在個體上爭優,年年超額完成任務,連續四次奪得廠崗檢第一名。
在管理上挖潛
采氣二隊組建之初,隊長羅林波就大膽地向廠領導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二隊想申報股份公司金牌隊。”羅林波原先所在的采氣一隊連續幾屆拿到的都是銀牌,想摘取金牌絕非易事,廠領導上下打量著這位30多歲的小伙子說道:“好,有魄力,廠里全力支持。”對于羅林波來說,這既是鼓勵,也是壓力。“必須在科學管理上挖潛力上水平。”羅林波下定決心。
建68側1井由于井底積液嚴重,無法生產,采氣二隊組織技術人員針對該井情況,篩選出適合該井的泡排劑,并派出技術員現場蹲點,成功使該井復活。他們還優化低產低效井生產制度,為氣田穩產增產增添“砝碼”,僅建平2井、建61井兩口低產井就累計產氣1000萬方。
采氣二隊開展了以“動態分析深入化、生產管理精細化、考核機制制度化”為重點的管理活動。技術干部承包到井,及時發現和解決氣井的“疑難雜癥”。通過與技術中心結合、技術員與技術員結合、技術員與井站員工結合,定期開展動態分析會,完善“一井一策”,確保主力氣井穩產。
該隊還創造性地提出并實施了“問題閉環管理”機制,建立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成果共享”的問題閉環管理模式,每位員工既是問題管理的主體方,又是問題管理的監督方。一次,建27側平1井站當班員工發現該井外輸管線壓力上升速度異常,分析后發現是管線發生冰堵,便向隊部提出加注甲醇、利用管網氣放噴解堵的解決方案,隊里了解情況后認為此方法可行,隨即安排技術人員進行整改,使該管線壓力值當天就恢復正常。制度實施兩年多來,涉及生產、安全、質量、計量、設備、生活等方面的389個問題得到落實和解決,形成共享經驗32個。去年,該隊氣井開井率達到100%。
在標準上使力
采氣二隊的榮譽室里,掛著這樣一面錦旗,上面寫著“互幫互學,共同提高”,這是江漢采油廠采油12隊送給采氣二隊的。采油12隊曾連續三屆獲得中石化股份公司金牌采油隊,確定奪金目標后,采油12隊就成了采氣二隊學習的對象。
兩隊之間開展了結對競賽,比學習、比管理,賽安全、賽技術,系列競賽活動由此展開。“和金牌隊相比,我們要學的東西確實很多。”羅林波感慨地說。
參照高標準,采氣二隊一線井站管理標準化、制度化辦法、“三全一主動”成本控制法相繼出臺,“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 “現場管理達標”活動、“應難題,攻難關”活動也相繼開展。
建立設備管理對標評價體系。制定“設備隱患閉環管理制度”五步式管理方法,建立“設備薄弱環節動態管理檔案”, 嚴格設備現場規格化、巡回檢查日常化、設備維護保養定期化的“三化”管理,設備綜合完好率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別達99.38%和99.86%,安全控保裝置完好率達100%。
他們還設立光榮榜、風采錄,開展“曬照片促管理”活動,推進了班組工作上臺階。建68側1井榮獲湖北省“青年文明號”稱號,南集站獲股份公司“三星級站庫”、局“巾幗建功示范崗”榮譽稱號,建68側1井成為采氣廠首批“工人先鋒號”。
在個體上爭優
去年,一對夫妻采氣工在一場5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面前,堅守崗位的典型事跡,在采氣廠引起很大反響。實際上,這只是采氣二隊員工整體形象的一個縮影。
近兩年,采氣二隊針對生產規模擴大,流程設備更新的實際,采氣二隊采取自主培訓與員工自學有機結合等多元化培訓模式,提升員工綜合業務素質。在技術人才培養上,該隊采取技術結對幫扶、邀請相關專業人員到現場講課等方式,提升員工實戰能力。創新建立了周末學習制度,各崗位技術干部利用周末輪流授課,各專業技術相互滲透學習,技術人員到生產場站跟班學習,實現了關鍵崗位技術工人一專多能的目標。在2011年湖北省職業技能大賽中,該隊兩名員工分獲采氣工一、二名。
冬天溫降幅度過大,很容易造成氣管線冰堵。采氣工陳善華通過對建平1井、建平2井水套爐結構和生產狀況進行分析、摸索,向隊部提出在水套爐節流段增加排水旁通的建議,在實際運用中,大大降低了冰堵次數,確保了建平1井、建平2井的安全、平穩生產。該建議去年被評為湖北省合理化建議三等獎。
建68側1井兩臺注水泵每天消耗500立方米的天然氣。員工孫豐濤反復觀察和摸索,提出了“利用建68側1井分壓向建47井排注污水的建議”。建議實施后,不僅每月可節約電費近萬元,而且減少天然氣消耗1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