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恩來,中共黨員,先后就讀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和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他領銜建設的中國石油廣西石化年1000萬噸煉油工程,實現了集團公司煉化布局的重大突破。2010年,吳恩來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
“管理沒有最好,適用有效就好。有時候最樸素的往往是最有效的。
——吳恩來”
北部灣,欽州港,因為一座石化城的崛起,發展實現提速。
短短幾年間,一座現代化的千萬噸級煉油廠矗立在這里,彌補我國西南地區無大型煉油企業和成品油短缺制約這個地區發展的缺憾。
與此同時,湛藍的大海,秀美的山川,并沒有因為石化企業的進駐而改變,白海豚依然暢游在風生水起的北部灣。
這一切,讓出生在沂蒙老區、長期從事石化工作的廣西石化公司總經理吳恩來頗感欣慰。
“試驗田”里的拓荒者
2003年,肩負考察選址重任的吳恩來抵達廣西。當時的欽州還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城市,港區甚至沒有一條像樣的道路。“選址欽州,是我們沿著中國海岸線走了一圈后的決定。”吳恩來說。
從我國最早的玉門煉油廠的技術員、車間主任和廠長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吳恩來,以一名石油人的專業眼光,對北部灣贊賞有加:“這里不僅是石化產業的真空地帶,而且是西南地區走向國際市場最便捷的出海口,并且具備成立大型煉油廠必需的各種資源。”
一切從零開始,吳恩來帶領幾名同志夜以繼日地開展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他坦言,從戈壁荒漠來到北部灣畔,對個人來說其實是另一種殘酷的挑戰。
吳恩來感覺到肩上的責任很重。特別是集團公司領導提出“看了廣西石化,就知道世界最先進的煉油工業什么水準”的希望后,吳恩來和他的團隊,在北部灣畔的“試驗田”里,開始了長達9年的耕耘。因為他深知,在中國南方沿海興建大型煉油基地,是中國石油幾任領導的心愿。
一個先進的煉廠,“基因”很重要。吳恩來明白,項目設計之重要如同胚胎之于生命,而且煉化是一項系統工程, 要想實現好的效益,煉廠設計時要系統先進、可靠。
為了選好“基因”,他帶領專業人員,奔波于國內外大型煉化企業進行調研,確定了“大規模、短流程、燃料型”的技術定位,以及“采用世界先進技術,引入國際領先設計,借鑒現代工程模式,建設世界一流煉廠”的建設理念。
由于采用了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公司一些高效產品一直在市場維持較高價位。公司的環保和人本理念,使罐塔林立、管線如織的鋼鐵“森林”,成為一座沒有任何異味的花園式工廠。
“管理進化”的探索者
在基礎設施薄弱、社會依托幾乎為零、經濟發展剛剛起步的欽州港,要想靠500人建成并運行一個千萬噸的現代化煉廠,絕非易事。但開弓沒有回頭箭。吳恩來深知,要完成“非常的使命”,就要承擔“非常的風險”、探索“非常的路徑”。
先進煉廠,不僅設計要采用先進技術,而且施工和管理都要跟得上。吳恩來引進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經驗、體系和工具,整合利用中國石油和社會各界的人力資源,設計中大膽采取國際知名工程公司與華東設計院聯合工程設計模式(JET);工程建設期間,探索聯合工程管理模式(IPMT),既鍛煉培養了中國石油的設計隊伍,又解決了廣西石化工程管理人員不足的問題,更避免了完全依靠國外PMC公司導致的高成本,實現了“建設一座煉廠、創造一批成果、培育一批人才、建立一套體系、養成一種文化”的目標。工程建成后,為了解決公司自身開工力量不足的問題,他又創新了聯合開工管理模式(ICMT);項目投產運行后,又推出矩陣式生產運行模式(SPOM),在邊生產邊建設的情況下,實現了500人運行千萬噸煉廠的目標。
吳恩來常說,技術在不斷進步,管理更是需要不斷“進化”。
“等正在建設的含硫原油加工配套工程如期建成投產后,廣西石化將能加工高硫、高酸原油,能更自如應對變幻莫測的國際原油市場。”暢想未來,吳恩來很有信心。
一個嚴格控制用工總量的千萬噸煉廠,除了技術先進外,應該有什么樣的組織機構?吳恩來開始思考在體制、機制上開拓新路。“一個老的企業,猶如一架可以上路跑的車,領導者到了之后只管推車就行了。但到了新企業,這個車就得自己設計并制造。”
工程還在建設攻堅時,他就前瞻性地成立了高度扁平化、專業化、流程化、矩陣式的生產運行階段組織機構,使得其與IPMT組織機構共存并行,相互融合。同時,他積極引導員工努力適應在兩個組織機構中角色的轉換。
“管理模式必須隨著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發展階段而變化。”吳恩來說,“我們不要害怕變,要努力適應變化。”
經過近三年的努力,公司骨干力量逐步接受了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目前,廣西石化人工成本在中國石油26家煉化企業中是最低的。
有傳統烙印的開拓者
吳恩來雖然曾作為中國石油第一批MBA班學員遠赴美洲深造,但他從不以“海歸”自居,是一個懂得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并深諳歷史傳承之道的開拓者。
吳恩來認為,管理沒有最好,適用有效就好。最樸素的往往是最有效的。他經常說:“企業管理就是要重視細節。老一輩石油人探索出來的‘三老四嚴’等工作經驗十分有效。有效的為什么要拋棄呢。”懂得傳承的吳恩來一方面主張唱好“民族歌”,一方面鼓勵大家開闊視野注重學習,特別是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和理念。
“時代發展了,西方人把計算機都研究出來了,我們也沒必要還抱著老祖宗的算盤不放吧。”吳恩來說,“‘小米加步槍’的精神要有,導彈我們也要用。”
走過很多地方、感悟到了文化力量的吳恩來,積極倡導“協作、創造、奉獻”的“3C”文化。他常說:“企業是社會組織。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樹是長不高的,要讓陽光照進來,讓風吹進來。”作為石化旗艦的領航人,吳恩來以身作則,積極回饋社會。2009年,為了廣西的蕉農,他在總部支持下購買了600多噸“愛心香蕉”。2012年,他帶頭為百色老區扶貧捐款……
“我們一直在‘試驗田’上探索。”吳恩來說,“回顧7年來的發展歷程,尤其是JET、IPMT、ICMT和SPOM等模式,都是為解決新體制和新機制實施中的問題而研究、探索、創造的,是我們集體智慧的結晶。”
截至今年9月,煉廠平穩運行兩年,廣西石化加工原油1825萬噸,給地方貢獻稅收100多億元。這個廣西的納稅大戶,支撐著地方石化經濟的半壁江山。
正是有一批勤勤懇懇的拓荒者,才開創出北部灣大石化產業藍圖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