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曾雅艷)10月11日5點半,一個普通的清晨。
天,蒙蒙亮,安慶石化菱北生活區的老樓房中,一戶人家的廚房早已亮起了燈。窗戶里,一個瘦小的人影在騰騰升起的油煙中忙碌。
他,就是安慶石化煉油三部常減壓培訓隊的退伍老兵宋聲年。由于已到知天命之年,是煉油三部年齡最大的師傅,大家平時都愛親切地稱他“老宋師傅”。
老宋師傅,很普通。他的一天,簡單而忙碌。
凌晨5點半
老宋師傅為正在上高三的女兒做好早飯后,拎著菜籃子就出了門。“83歲的老娘還沒吃呢。”不論刮風下雨,老宋總是懸著一顆心,催促自己手腳再利索點。
到了菜市場,老宋一邊轉悠,一邊在心里默默溫習著流程。不一會兒,空空的菜籃子被堆得滿滿的。他快速地把菜放進車簍,直奔母親家。
輕輕地打開母親家的門,老宋躡手躡腳地進了廚房。鍋里升起的油煙,讓他的心落了地。母親上了年紀后,記憶大不如前,幾次做飯都忘了關煤氣,差點釀成事故。打那以后,老宋每天都過來為母親做飯,陪她聊天。但自從去年到了煉油三部,他陪母親的時間明顯少了。原來,煉油三部是安慶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的開工隊伍,培訓學習的任務非常重。50歲的老宋為了不掉隊,每天早上,他都為母親做好一天的飯,以延長自己的學習時間。前段時間母親生病,正值常減壓裝置仿真培訓。由于仿真計算機少,老宋伺候好母親吃喝后,總要早早地趕到培訓教室“搶”位子,陪母親的時間又少了許多……
熱氣騰騰的飯菜出鍋,老宋收起思緒,盛上一碗飯,喂母親吃完后,將剩下的菜放進電飯煲保溫,匆匆忙忙走出了家門。
早上7點半
老宋師傅趕到培訓中心,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一天的學習。翻開流程圖,拿起放大鏡,將記憶中的流程與圖上如螞蟻般大小的位號和參數一一對比。
這不知道是老宋第幾次復習流程了。記得剛拿到新建常減壓裝置流程圖時,老宋糾結了好一陣子,“現在的常減壓流程跟老裝置不一樣了,用的是減壓深拔工藝,還增加了輕烴回收單元。我這年齡,記憶力跟不上,流程圖上的小字,眼睛也看不清。”
不能輸,老宋暗暗地下了狠勁:記憶跟不上,就多看幾遍;眼睛看不清,就買個放大鏡看。
124個調節閥,近千個測量點,大量新增的聯鎖,每一個,他都拿著放大鏡順著流程圖一遍遍地找。初餾塔換成閃蒸塔,加熱爐從四路進料改成八路進料,每一個更換的設備,每一路改動的工藝流程,他都拿著放大鏡對著技術資料反復研究。每一次考試,他都拿著放大鏡對著試卷,一題題仔細揣摩,一筆一畫地寫、畫。
最難的時候,老宋抱著放大鏡,像拿著當兵時的鋼槍,扛過來了。現在的老宋,開工水洗、氮氣試壓……與年輕人PK開工操作、幫Ⅱ套常減壓裝置開停工,是那樣淡定而從容。
“原油中斷了。”當天,老宋接到上級的緊急指令趕到煉油一部Ⅱ套常減壓裝置開工現場時,就遇到了這樣事。他戴上安全帽就沖進了現場。退油、降溫……等原油供給恢復了,又趕緊引油、點火、升溫……
晚上10點半
天黑的時候,老宋師傅拖著忙碌了一天的身體回到了母親家。
母親病得很重,已經起不了床了。這些天,老宋白天學業務,晚上跟幾個兄弟輪班,照顧母親。
脫下工作服,老宋去廚房熱了飯,伺候老人家吃了飯、服了藥。看到母親漸漸睡去,想起早上因協助開工未看完的操作法,他趕緊去廚房扒拉了幾口飯,回到書桌前補課。
晚上10點半,微弱的燈光下,拿著放大鏡,對照流程圖研究單機試車操作步驟的老宋收到高三女兒的短信:“還在看書吧,老爸?我也在看書,陪你。就這勁頭,我一定能考上大學,你一定能把新裝置開起來。”
老宋盯著流程圖的眼睛有些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