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張海鷗 李義)吳永宏,腦門發亮,中等個頭,四十多歲,井隊職工親切地稱呼他老吳。他對電氣設備愛琢磨,對工作精心投入,練就一身過硬的電工維修技術,被職工稱為電氣設備維修達人。
在紅河油田施工的40839井隊,是唯一配備頂驅設備的四千米鉆機,鉆機頂部驅動設備設計優越,施工能力強,但設備維護對電工的技術要求高。老吳在這套新玩意上下不少功夫,摸透了頂驅設備的秉性。
在HH73P5井施工中,夜起大風,頂驅的信號線突然被掛斷,司鉆操作室里頂驅控制柜無信號,施工無法進行。老吳得到消息,迅速趕到鉆臺上。檢查后他建議張隊長:立即從別的工區借一根信號線,快速恢復施工,保井下安全。故障出現后,廠家維修服務人員也趕到了現場。服務人員給出結果是:這條信號線報廢。老吳說:“價值3萬多元的信號線就這樣報廢了,不能接起來再用嗎?”“42根直徑只有2.5毫米的電線,全部接起來,猶如做神經手術,太難了!”服務人員解釋道。老吳笑笑說:“讓我試試。”
他反復測量,一個個做記號,再連接,用了3個多小時,信號線全部接好,一條價值不菲的信號線修復了。為了保證信號線接頭處的完好,細心的他用細鋼絲繩連接避免接頭處受力。通過試驗這條信號線讓頂驅設備運轉正常,執著的他讓廠家服務人員豎起大拇指,連夸老吳技術高。
老吳的技術不但讓本隊職工敬佩,就是同工區施工的40672井隊職工也贊不絕口。去年該隊在施工中,營房的電路出現故障電纜燒壞許多,生活區陷入癱瘓,該隊電工回家輪休。面對突如其來的電路故障,40672井隊隊長第一個想到了老吳,井隊的值班車把老吳拉到了現場。老吳在眾人的期盼下,查看現場,冷靜分析原因,逐一排查事故點,時間在老吳的忙碌中分分秒秒過去,一個多小時老吳找到了故障原因。故障是由于天氣漸冷,電路負荷匹配不平衡,單項電路負荷過大造成電纜損壞,在老吳的辛苦工作下生活區恢復光明。
老吳對大故障能拿下,小修理也不放棄。井隊職工都知道老吳閑不住,是井隊修舊利廢的好手。工作中每個舊的電氣元件在他眼里都是寶,損壞的電器元件他會拆卸開,將好的小零件收藏起來,進行再利用。因此,老吳的屋里堆滿了各種各樣電氣元件,有設備上的,也有職工讓他修理的手電筒、飲水機。
施工時間長了,附近老鄉也慕名而來,找老吳修理家用電器。老吳愛琢磨、愛學習使得電工技術更加嫻熟。10月10日,他參加了石油鉆機電氣工技師考試。當同事在電話中問他:考得怎么樣?他滿懷信心地說:“拿到技師證沒有問題!”
考完后,井隊領導讓他在家休息幾天再上隊,然而大家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晚8時他就趕了回了,由于交通不便,他步行6里多地才到達井場。井隊長祁永勤見到他說:“不是讓你在家休息幾天嗎?你怎么就上來了。”他嘿嘿笑著說:“你剛接手新隊伍,我在家里不放心,二開下套管作業需要人,多個人多一份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