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工作人員利用專用清洗工具為一臺大型換熱器進行清潔。
工業清洗行業可以說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行業,因為它的準入門檻極低,甚至幾乎沒有門檻——拉上幾個兵,置辦一些必要的工具,就可以成立一個所謂的工業清洗公司。雖然這個行業里也出現了像中國藍星(集團)這樣的大腕兒,但總體來說,這是一個個體企業占60%~70%的特殊行業,企業規模小、層次低、分布廣。
但工業清洗行業也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行業。且不說它的從業人員隊伍如何龐大,它涉及的領域幾乎遍及了工業生產的方方面面:石油、化工、能源、電力、冶金、建筑、機械、電子、交通運輸、紡織、印刷、甚至核工業等。根據國家信息產業部分析數據,我國工業清洗市場每年需求高達200億元左右。
這樣的一個行業與石化企業有著怎樣的聯系?工業清洗行業現狀如何?其發展存在哪些問題?今后的發展方向又是什么?對此,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助節能 促環保 做石化行業親密伴侶
10月23日,在杭州舉行的全國清洗行業技術交流會上,岳陽宇翔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姜建平介紹了公司開發的一種環保型中性清洗劑在鍋爐清洗中的應用,不僅引起眾多與會者的興趣,更為與會者打開了認識工業清洗與化工企業“親密關系”一扇門。
據姜建平介紹,化工企業常用的鍋爐在運行過程中無法避免地會出現結垢,既影響傳熱效果、浪費燃料、降低效率,嚴重時還會導致垢下腐蝕或者局部過燒,造成蠕變、鼓包,甚至發生爆炸事故。因此,對鍋爐進行清洗,徹底消除污垢就顯得十分重要。經工業實踐證明,清洗后的鍋爐,可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并降低環境污染,達到了節能減排的效果。
這只是清洗劑的產品創新給工業生產帶來效益的一個簡單案例。正因為工業清洗具有節能、降耗、節水、安全、穩產、提高產品質量、加快生產速度、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降低環境污染等諸多功效,清洗行業與石化工業更是結下了不解之緣。長期以來,工業清潔技術進步對于石化工業發展做出的貢獻,功不可沒。
根據國家重點節能工程實施意見提出的節能目標,工業清洗行業對于節能貢獻率至少可以達到5%。隨著我國能源約束矛盾日益突出,工業清洗作為節能降耗的一個有效手段,其巨大的魅力正日益顯現。以石化企業中最常見的換熱設備為例。換熱裝備占到石化企業設備總質量的30%~40%,占總投資的10%~15%,可以說,在石油化工生產中,換熱設備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換熱設備結垢影響到換熱效率時,就會影響到正常生產,造成資源浪費,嚴重者會造成停產,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石化企業除了設備還有各類輸送管道,管道結垢后,不但影響輸送物料的能力,而且還需要泵做更大的功,造成能源的浪費。而這一切問題的解決措施都需要依靠科學、有效的工業清洗技術。
新方法 新技術 科技創新成果頗豐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歷經30多年發展,目前我國工業清洗行業不但規模增大,在技術方面取得的進步更是不容小視。不但清洗方法越來越多,更是先后取得了一批技術創新成果。
據了解,國內外常用的清洗方法無非兩種:化學清洗法和物理清洗法。在上世紀80年代初,推動我國工業清洗行業迅速發展的是采用了先進的緩蝕技術的化學清洗;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高壓水射流為代表的物理清洗逐漸受到推廣和應用;進入21世紀,各種新興清洗技術不斷發展完善,機器人清洗、生物清洗、激光清洗等逐漸發展成熟,并開始進入工程實踐。
現在,供工業清洗行業從業人員可選擇的清洗方法越來越多。從最早的手工清洗開始起步,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工業清洗行業已經從最初的以化學清洗為主,發展成為今天利用化學的、物理的或者生物的多種方法聯合作業的清洗工業體系,同時清洗服務的范圍也從單一的鍋爐清洗進入到了各行各業,為我國工業發展解決了許多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
中國工業清洗協會理事長陸韶華告訴記者,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國清洗行業蓬勃發展,行業整體技術水平顯著提高,裝備條件大為改善,也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據了解,我國先后開發出了化學清洗技術、高壓水射流清洗技術、干冰清洗技術、PIC清洗技術、管道干燥技術,研制和生產了填補國內外空白的全自動清洗工程車、玻璃幕墻清洗機器人,乙烯、化肥等大型成套裝置的系統開車前清洗技術、“神州系列”宇宙飛船和核退役裝置等技術難度很高的特種清洗技術等。
不僅如此,目前新能源發展成為潮流,其中太陽能光伏電池的核心材料——多晶硅的純度要求達到99.99999%以上,這就對設備的清潔度有極為苛刻的要求,中國藍星清洗積極介入這一新領域的研究和探索,成功地研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晶硅裝置清洗干燥技術,為我國太陽能電池國產化發展提供了清洗技術上的保證。
圖為北京均友信科技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的大罐機械清洗成套設備。
投入少 門檻低 老毛病制約行業發展
雖然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但是陸韶華說:“必須看到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工業清洗技術水平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在科技支撐產業發展方面還存在嚴重不足,需要迎頭趕上。”
陸韶華認為,制約我國許多行業發展的一些老毛病,現在也正影響著我國清洗行業的科技發展,總結起來,行業發展目前主要存在四個突出問題:
一是研究力量分散,行業基礎性研究和共性技術開發工作十分薄弱。隨著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入,一些開發類科研院所紛紛轉制,雖然科研隊伍建設、科技投入及經濟實力等方面普遍加強,卻削弱了行業基礎性研究和共性技術開發工作。由于力量分散,行業沒有形成合力,目前我國在清洗關鍵共性技術、清洗設備、清洗裝備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整體水平與國外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同時,技術創新能力薄弱,對于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也形成了極大的制約:一方面是清洗產品生產過程中和清洗工程中高能耗、高污染的客觀存在;另一方面表現在國產技術裝備研制能力的落后。目前我國技術難度高的大型清洗裝備特別是關鍵技術裝備,還只能依賴于進口。
二是科技投入嚴重不足。“十五”以來,政府的科技投入在宏觀上傾向于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社會發展等行業,屬于為工業服務的工業清洗行業得到政府資助的科技經費非常少。而企業對于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缺乏足夠的認識,科技投入普遍較低。
三是準入門檻太低,品牌企業不多,行業標準落后。由于企業層次參差不齊,加上國內工業清洗行業存在著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的問題,行業保護、無序競爭、工程服務質量良莠不齊的現象可以說是比比皆是。目前行業執行的標準還是上世紀頒布的,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四是環保壓力越來越大。隨著全球環境的惡化,開發出新型環保、低成本高效率的綠色清洗技術以及清潔產品,已經成為清洗業必然發展的趨勢和競爭條件,成為行業發展面臨的緊迫任務。
綠色化 高端化 未來方向漸趨明朗
“只有加強科技創新,才能夠解決工業清洗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推動我國工業清洗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陸韶華說。
記者了解到,日前,中國工業清潔行業協會召集行業專家,經過對行業進行廣泛調查,在深入分析行業科技發展現狀、科技工作存在問題以及行業發展面臨需求的基礎上,制定了《工業清洗行業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13~2020年)》,這也為工業清洗產業科技發展指明了方向,為我國工業清洗行業未來發展勾勒出這樣的藍圖:到2020年,在脈沖技術、超聲波清洗、氣動爆破清洗等方面有所突破;開發一批高性能化、綠色化和高附加值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并實現產業化;突破資源制約,重點攻克一批石油化工、新型煤化工、生物化工等行業成套裝置清洗技術;清洗廢液處理達標排放技術研發取得新突破,開發一批節能環保型清洗新技術和新產品。
此外,要在行業骨干單位培育一批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國家級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與此同時,超高壓柱塞機組的研究開發、新型化學清洗載藝過程的優化性研究、化學清洗廢水深度處理技術開發及成套裝置研制等6個項目成為未來一個時期集中力量支持和推進的重點項目。
如何確保我國工業清洗科技創新工作順利開展,切實解決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對此,中國工業清潔行業協會提出三點建議:
首先要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為技術創新提供資金保障。企業要提高研究開發費用,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國家要加大對清洗行業的科技投入,支持高新技術、社會公益性研究和科技條件平建設,支持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探索社會資本投入科技的有效機制;通過政策引導、稅收優惠、財政貼息、風險投資等方式調動全社會科技投入的積極性,逐步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投融資渠道。
其次,要加大共性關鍵技術工程轉化的支持力度,促進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同時要重視以產業鏈需求為牽引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構建,重視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
最后,要強化知識產權意識,提升行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并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擴大對外科技交流合作等。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國工業清洗協會、中國化工施工企業協會、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協會、中國建筑業協會石油化工建設分會領導一起為清洗資質證書揭牌。 (本文/圖由本報記者翁國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