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與國內諸多集中于石油貿易的民營石油企業相比,從東北發家的香港上市公司MI能源卻在上游勘探領域左沖右突。
11月21日,MI能源與SunwingEnergyLtd.(以下簡稱“Sunwing”)簽訂協議,收購其全資附屬公司泛華能源全部已發行流通的股份,總收購價為3.51億港元,資金來源將通過內部現金或銀行貸款獲得。
MI能源發布的公告中指出,泛華能源與中石油簽訂的產品分成合同中,泛華能源持有100%外國合同者的權力和義務。該產品分成合同最長期限為30年,于1997年簽署,目前涵蓋河北省大港油田孔南區塊31.29平方公里的面積。
事實上,Sunwing實為加拿大能源巨頭IvanhoeEnergyInc.(艾芬豪能源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一名駐北京的外國石油公司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Sunwing自1997年左右進入中國以來,先后與中石油簽署了數份低品位油田的承包合同,但先后又退出了部分區塊的開發,“而這也給中國民營企業提供了開采權轉讓的空間。”
漸成氣候
作為一家曾依靠國有石油公司“邊角料”發跡的民營石油企業,MI能源如今的經營境況已然今非昔比。
來自MI能源的官方資料顯示,按照產品分成合同項下的總產量計算,MI能源目前已是在中國境內運營的最大的獨立上游石油公司。而除在中國境內的油田區塊外,MI能源的擴張觸角也已延伸至美國和中亞。
“民營企業的資金實力有限,但通過‘化零為整’的方式也能積累成一定規模,MI采取的就是這種方式。”全國工商聯石油商會前秘書長王勇對本報記者說。
MI能源此前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也顯示,其日均作業產量已達24577桶/天,凈產油量也高達15590桶/天,與上半年相比,增長2214桶/天,增長率為16.6%。其中,增長的產量大部分源于哈薩克斯坦的Emir-Oil油田,其增長了1222桶/天。
值得注意的是,在MI能源的旗下油田區塊中,其于1997年獲得的吉林油田內大安、莫里青、廟3三個油田區塊也實現了929桶/天的增長,增長率為8.3%。
“低品位油田的開采難度相對較大,對于一個民營公司來說,達到這個日產量是非常高的。”中石油一名退休工程師對記者說。
事實上,MI能源試圖擺脫過度依賴吉林油田的多元化布局如今已經初顯輪廓。
吉林松原市接近MI能源的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MI能源在吉林油田的三個區塊儲量前景可觀,僅大安區塊的探明儲量就高達1億多噸。但即便如此,這家憑借“寄生”中石油日漸壯大的民營企業仍在積極擴張新的資源版圖。
今年6月,MI能源還以總代價1億美金收購了澳大利亞上市公司SinoGas&EnergyLimited51%的股權。本報記者了解到,SinoGas&EnergyLimited與中石油簽有臨興和三交北兩份非常規天然氣產品分成合同,兩地均位于鄂爾多斯盆地東側,覆蓋范圍分別約達1874平方公里及1124平方公里。
而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泛華能源的收購,MI能源的資源儲量也再度被刷新。來自加拿大艾芬豪能源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泛華能源的探明儲量及概算儲量分別為164.2萬桶及82.2萬桶,截至2012年9月30日為止,泛華能源總產油量為24399桶,平均產量為888桶/天。
風險猶存
一系列并購后,MI能源的業務版圖雖然大為延伸,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堪稱“黑馬”的民營油企仍不得不面臨“賭博”似的風險。
“孔南區塊是大港油田的老區塊,屬于低壓低滲透油氣田,這類油田的開采難度很大,風險很高,打出空井就可能損失慘重。”上述中石油工程師說。
據本報記者了解到,泛華能源1997年拿下該區塊后,于兩年后才開始進行前期勘探,但采用鉆井液壓體系后,該區塊的實際效益卻仍不盡如人意。
“外國石油公司對投資項目的回報率要求非常高,往往要經過很多個環節的論證,如果發現投資風險較大,就會果斷退出。”上述外國石油公司人士說。
事實上,加拿大艾芬豪能源有限公司退出早有先例。此前,中石油旗下吉林油田將部分低品位油田對外招標時,加拿大艾芬豪能源有限公司就曾將已簽訂區塊進行轉讓。
“到目前為止,MI能源下面的油田儲量中,還是吉林油田的三個區塊儲量最高,其他的到目前為止都尚不可知。”
本報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MI能源在東北的鉆井總數已達121口,其中包含11口注水井和2口水平井。另外兩口水平井也將在第四季度投入生產,而今年新增的4口水平井中,2口在大安區塊,2口在莫里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