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兩對夫妻年齡相差近10歲,剛巧被分到一個班,處得跟親人似的,關系老鐵了!”11月16日,記者在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廠測試隊采訪時,測壓二班絞車工宋建平說。
測壓二班是廠里僅有的一個由兩對夫妻組成的班組,一對是劉柏河、王威,另一對是宋建平、蔡秀娟。
劉柏河,44歲,測壓二班班長;王威,43歲,資料員。宋建平,53歲,絞車工、試井車司機;蔡秀娟,48歲,中間崗。
2009年到2012年,測壓二班連續3年榮獲扶余采油廠“五型”班組稱號。劉柏河2011年被采油廠評為優秀班長、操作明星;年過半百的宋建平今年被評為廠里的操作骨干。
歡喜冤家勇爭先
崗位練兵是班組建設的重要工作。作為班長,劉柏河非常重視崗位學習培訓,并從自家做起,嚴格要求。
對于這些,妻子王威頗有感觸。7年前,班組剛成立,劉柏河就在崗位練兵臺上抽了一道題要求王威回答。王威沒答上。第二天,劉柏河又考了王威一道題。王威還沒答上,臉上有些掛不住了,用眼睛狠狠地剜著劉柏河,一天都沒和丈夫說話。下班后,王威邊哭邊說:“咱倆還是不是兩口子?怎么老是先提問我?那么多題,我一時半會兒哪能都記住?”“那咱倆一起學,多懂一分技術不就多一分安全嗎?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繞天涯,你幫我來我助你,生活幸福甜如蜜。”面對“貧嘴”的老公,王威真是哭笑不得。
此后,每天下班回家,劉柏河都要和王威一起學習基礎知識,每天早飯的時候還要抽考。他家廚房的墻上貼著操作規程,臥室的門上貼著安全操作知識。一番辛苦沒有白費,在廠里的崗位練兵活動中,王威以97分的成績在51名工友中脫穎而出。
“在家咱是兩口子,我啥都聽你的。上班時,咱們是同事,你可不能搞特殊,更不能當落后分子!”這是劉柏河對妻子王威提的要求。
模范元老干在前
宋建平、蔡秀娟夫妻倆是隊里的元老,生產經驗豐富,特別能吃苦。有時候趕上旬測,他們一天跑六七個隊的井。井場小路崎嶇不平,工作強度大,年輕人都不免累得嘮叨幾句。宋建平和蔡秀娟卻從不叫苦,任勞任怨。
宋建平是絞車工,負責起、下儀器,從沒有發生過操作失誤。蔡秀娟心細,責無旁貸挑起了中間崗的重任。采油測試前,檢查電子壓力計電池、連接測試工具和儀器等工作都是由她來完成。儀器連接質量高,測試結果才能合格、縮短占井時間。工余時間,蔡秀娟還主動把測試車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凈凈。對此,她說:“每次一出車就是一天,這輛車就是我們的半個家,收拾干凈了,干活兒也舒坦。”
宋建平和蔡秀娟非常敬業。宋建平的父親患有糖尿病,每年都要住院,一住就是幾個月。老人家住長春,2007年10月再次住院,想讓兒子陪幾天。可當時隊里正在進行測試會戰,班組工作量非常大,宋建平夫妻倆就每周五下午干完活兒坐車去長春,周日下午再趕回松原,一點兒沒耽誤班里的工作。今年4月,老人病逝,兩人料理完后事后,又迅速回到工作崗位。
兩家勝似一家親
班長劉柏河原來是水井測試工,對油井環空測壓工藝不太懂,對班組承包的油井井位也不太熟悉。宋建平就把自己所掌握的測壓技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劉柏河。上井測試時,宋建平先和采油隊溝通好,了解具體井位和行駛路線后,才帶著大家前往測試,從沒走過一次冤枉路。
平時,兩家像親人一樣相處。劉柏河夫妻稱宋建平夫妻為二哥、二嫂,宋建平夫妻把劉柏河夫妻稱為弟弟、弟妹。無論誰家有事,四個人一準都出現,不是一家勝似一家。宋建平2009年買了私家車后,上班時就順便捎上劉柏河和王威。私家車成了班組的通勤車。有時,他們還在車上就當天的生產任務開個班務會,一舉兩得。蔡秀娟和王威都是家里的“后勤部長”,平時做了什么好吃的,第二天就用飯盒帶到單位,一起品嘗。
居家過日子,哪有馬勺不碰鍋沿的,夫妻間發生矛盾不可避免。去年夏天,劉柏河夫妻對孩子高考報志愿起了爭執。第二天,蔡秀娟看到劉柏河夫妻不高興,便上前詢問。知道原由后,蔡秀娟結合自家孩子高考報志愿的經歷介紹了經驗。劉柏河夫妻倆才平心靜氣地坐下來商量。劉柏河的孩子考上大學后,宋建平夫妻又幫著張羅升學宴,費了不少心思。兩個家庭走得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