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在危化品生產企業安全標準化達標率70%的基礎上,陜西通過安全標準化示范企業帶動等措施,全力推進危化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達標,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這是記者上周末從陜西省安監局了解到的信息。
陜西省安監局危化處副處長李維林介紹,陜西省確定的24家危化品生產企業為安全標準化示范企業,目前已全部通過三級達標驗收,并作為二級培植對象。
據了解,這些示范企業在推行安全標準化體系建設中,既規范工作流程又各具特色,充分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北元化工公司以實現“上標準崗、干標準活”和打造本質安全型企業為目標,將安全標準化與安全管理有機結合,利用PDCA動態循環模式,從管理制度、風險管理、培訓教育、工藝設施、作業安全、職業健康、危化品管理、事故應急、安全檢查等方面明確責任,使現場操作規范化、作業程序化、管理標準化。
“我們已形成了‘1236’的特色安全管理模式,即一條主線為安全生產標準化,兩大建設為安全文化建設和班組安全建設,三個提高為提高安全意識、提高操作水平、提高應急能力,六項措施是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安全活動、安全檢查、安全許可和安全考核。”該公司安環部部長孫繼國說。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神木天元化工公司則將關鍵裝置、重點要害部位和重大危險源實行安全責任承包,每位公司領導承包一個車間,定期進行安全指導,參加班組安全活動和安全檢查,由原來的安全管理部門對上級領導落實承包點責任進行提醒和督促,變成了領導主動定期到承包點開展安全生產工作,有效推動了安全生產。
神華集團陜西神木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基于“本質安全”理念的安全管理模式,啟動本質安全管理體系建設,著眼于提升企業對事故的預防能力,強調對事故的根源控制和超前預防,整個體系包括7個一級要素、25個二級要素。本質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為該公司安全管理帶來了顯著變化,修訂完善了124項涉及本質安全管理的支撐性制度,明晰了職責界面,實現了隱患排查全面徹底,操作程序清晰,風險辨識規范到位等。
延長石油集團榆林煉油廠定期進行風險評價,記錄重大風險,落實風險控制措施,強化安全風險管控,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程度。今年,該公司對500萬噸/年常壓裝置及配套系統進行了安評、環評和職業衛生評價,將原來確定的27個重大危險源合并為1個一級重大危險源。
記者了解到,風險管理是這些示范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的共性經驗。如中國石油長慶石化公司在安全標準化創建中,將風險管理作為安全管理的核心,堅持每次危險作業活動和操作過程都進行風險辨識,保障重大危險源安全設施和安全監控系統有效、可靠運行。該公司開展的危害因素動態管理,推廣工作前安全分析(JSA),逐步建立了典型作業類型的JSA模式,并做到日常化、習慣化。神木化工公司堅持每年開展風險辨識,合理確定風險等級,2011年共辨識風險1440項,今年又補充完善400項,并匯編成冊。他們推廣應用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技術(HAZOP),對生產工藝裝置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和風險評估,目前已完成30%重點裝置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
據悉,目前陜西省危化品生產企業共431家,危化品經營企業取證3431家。其中,危化品生產企業應達標352家,已達標245家,達標率為70%;經營企業應達標3091家,已達標1341家,達標率為43%。通過標準化創建,陜西淘汰關閉了一批達不到安全生產標準條件的企業,使企業事故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員工安全操作業務素質不斷提高,“三違”現象不斷減少,企業本質安全生產水平得到了提升。
“盡管如此,近年來危化品行業安全事故仍時有發生,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安全監管還存在不少問題和薄弱環節。”陜西省安監局巡視員馬延平表示。陜西將把未開展安全標準化建設和已經達標但沒有嚴格按照標準化體系運行的企業作為安全監管重點,加大執法檢查頻次,強化執法檢查力度。凡在規定時間內未實現達標的企業,將依法暫扣其安全生產、經營許可證并責令限期停產整頓,逾期仍未達標的依法將予以關閉;即使實現安全標準化達標的企業,也要按照PDCA動態循環、持續改進的管理模式,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同時大力推進一、二級標準化示范企業創建,確保24家示范企業在2013年底前完成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