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12月18日,記者從延長石油集團第二屆科技大會了解到,在陜西省近一輪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的進程中,延長石油集團加快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模式,讓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找到了符合產業發展趨勢和資源稟賦優勢的現代化路徑,油氣煤鹽一體化綜合利用、高效開發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日漸成型。
近年來,延長石油通過全國范圍內的重組并購,先后完成對四大科研院所的重組,今年又與美國KBR和英國BP公司合資建設全球唯一的VCC技術試驗中心,形成了6個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的科研機構。并充分利用省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技術成果與研發優勢,建成產學研合作創新體系,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
據了解,過去幾年延長石油以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為目標,先后承擔并完成了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在高效壓裂、水平井、CO2驅油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科研技術成果,形成了切合特低滲透油氣田實際的勘探開發技術體系,為千萬噸級油田的穩產增產提供了技術保障。承擔了國土資源部重大專項《鄂爾多斯盆地東南部頁巖氣高效開發示范基地建設》,打成我國第一口陸相頁巖氣井并壓裂產氣,形成了國內一流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被列為我國首批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和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目前,頁巖氣勘探開發新技術已被列為國家863計劃項目。
近3年來,延長石油實施國際合作項目1項,承擔國家級項目或課題6項、省部級項目51項;榮獲國家、中國石化工業聯合會、國家能源局科技進步獎5項,陜西省科學技術獎20項、陜西石化科學技術獎18項,國家授權專利74項。并依靠企業自身龐大的產業集群,實現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
在此基礎上,通過重點突破和掌握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加快工業化示范,實現能源化工一體化、資源配置最優化、產業布局集約化、綜合效益最大化。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自身資源優勢,率先提出油氣煤鹽綜合轉化的思路,將油氣煤鹽四種資源所含的化學元素綜合利用,工業裝置相互關聯,生產工藝技術集成,使單一裝置生產中的產出物、排放物互為原料,大幅度降低投資、減少污染物排放。目前,油氣煤鹽綜合利用已被列入國家能源“十二五”規劃之中。
據專家介紹,延長石油正在建設的靖邊園區項目,是全球第一個以煤油氣為原料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該項目通過碳氫互補,可使資源利用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8.86%,比國內先進水平高17.55%,單位甲醇能耗比國內外先進水平下降23.8%。尤其是項目CO2排放比國際先進水平少435萬噸/年,減排幅度60.42%;廢水減排幅度67%;廢渣減排幅度67.81%;SO2減排幅度54.36%;新鮮水用量比國內先進水平低60%。該項目被評為“聯合國清潔煤技術示范項目”和“陜西省循環經濟示范項目”。
此外,正在建設的富縣煤油氣綜合利用項目,采用世界首套輕油流化床催化裂化制烯烴裝置,使乙烯與丙烯總收率比蒸汽裂解技術提高15%~20%;正在建設的全球首套45萬噸/年煤油共煉試驗示范裝置和安源50萬噸/年煤焦油綜合利用示范項目,開辟了一條煤炭資源清潔高效轉化的新型工業路線。
與此同時,加快實施前瞻性創新型技術研發、中試及工業示范。與國內外技術公司和科研院所深化合作,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正在開展低階煤新型熱解等13個項目中試;正在開展油煤混煉、油醇聯合制烯烴等17個試驗示范項目。
據國內專家介紹,這批技術的突破及工程化應用,不僅能夠打破國外相關技術封鎖,為延長石油發展油氣煤鹽一體化綜合利用的特色產業清除障礙,實現上下游、煉油與化工、資源與技術相結合,形成具有整體優勢的循環經濟產業鏈,而且對于國際國內煤化工發展和能源利用格局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近年來,延長石油通過全國范圍內的重組并購,先后完成對四大科研院所的重組,今年又與美國KBR和英國BP公司合資建設全球唯一的VCC技術試驗中心,形成了6個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的科研機構。并充分利用省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技術成果與研發優勢,建成產學研合作創新體系,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
據了解,過去幾年延長石油以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為目標,先后承擔并完成了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在高效壓裂、水平井、CO2驅油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科研技術成果,形成了切合特低滲透油氣田實際的勘探開發技術體系,為千萬噸級油田的穩產增產提供了技術保障。承擔了國土資源部重大專項《鄂爾多斯盆地東南部頁巖氣高效開發示范基地建設》,打成我國第一口陸相頁巖氣井并壓裂產氣,形成了國內一流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被列為我國首批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和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目前,頁巖氣勘探開發新技術已被列為國家863計劃項目。
近3年來,延長石油實施國際合作項目1項,承擔國家級項目或課題6項、省部級項目51項;榮獲國家、中國石化工業聯合會、國家能源局科技進步獎5項,陜西省科學技術獎20項、陜西石化科學技術獎18項,國家授權專利74項。并依靠企業自身龐大的產業集群,實現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
在此基礎上,通過重點突破和掌握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加快工業化示范,實現能源化工一體化、資源配置最優化、產業布局集約化、綜合效益最大化。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自身資源優勢,率先提出油氣煤鹽綜合轉化的思路,將油氣煤鹽四種資源所含的化學元素綜合利用,工業裝置相互關聯,生產工藝技術集成,使單一裝置生產中的產出物、排放物互為原料,大幅度降低投資、減少污染物排放。目前,油氣煤鹽綜合利用已被列入國家能源“十二五”規劃之中。
據專家介紹,延長石油正在建設的靖邊園區項目,是全球第一個以煤油氣為原料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該項目通過碳氫互補,可使資源利用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8.86%,比國內先進水平高17.55%,單位甲醇能耗比國內外先進水平下降23.8%。尤其是項目CO2排放比國際先進水平少435萬噸/年,減排幅度60.42%;廢水減排幅度67%;廢渣減排幅度67.81%;SO2減排幅度54.36%;新鮮水用量比國內先進水平低60%。該項目被評為“聯合國清潔煤技術示范項目”和“陜西省循環經濟示范項目”。
此外,正在建設的富縣煤油氣綜合利用項目,采用世界首套輕油流化床催化裂化制烯烴裝置,使乙烯與丙烯總收率比蒸汽裂解技術提高15%~20%;正在建設的全球首套45萬噸/年煤油共煉試驗示范裝置和安源50萬噸/年煤焦油綜合利用示范項目,開辟了一條煤炭資源清潔高效轉化的新型工業路線。
與此同時,加快實施前瞻性創新型技術研發、中試及工業示范。與國內外技術公司和科研院所深化合作,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正在開展低階煤新型熱解等13個項目中試;正在開展油煤混煉、油醇聯合制烯烴等17個試驗示范項目。
據國內專家介紹,這批技術的突破及工程化應用,不僅能夠打破國外相關技術封鎖,為延長石油發展油氣煤鹽一體化綜合利用的特色產業清除障礙,實現上下游、煉油與化工、資源與技術相結合,形成具有整體優勢的循環經濟產業鏈,而且對于國際國內煤化工發展和能源利用格局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