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作為新型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園區可以發揮投資的規模效應,優化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資源配置,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降低生產成本,迅速擴大主導產業規模,促進工業經濟迅速聚集。”海南省發改委副主任朱華友說。園區化是當今世界石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工業石化園區,是優化經濟布局、加快產業集聚的重要手段,并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發展的重要支撐。園區化為行業帶來哪些改變?如何搞好園區化建設?園區的一體化發展又給企業和園區帶來了哪些優勢?對此,記者進行了采訪。
園區提升行業水平
入園企業同樣受益
“進入園區后,我們跟其他企業協同發展,我們得到了穩定的原料來源,也為我們的副產品找到了合適的出路,園區對污水集中處理,我們節省了環保投資,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浙江一家化工企業負責人對進園帶來的好處感到滿意。
江西星火有機硅工業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緊緊圍繞星火有機硅廠的副產品和生產廢物進行產業招商,力爭做到企業微循環、工業園區大循環。目前,該園區已引進了33家有機硅產業配套企業,形成了“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模式,開發出有機硅及下游產品10大系列100多個品種。圖為客商代表在星火工業園區參觀“環環相扣”循環經濟模式沙盤。(本報記者 姜小毛 攝)
最近兩年,國家相繼出臺政策,要求企業向化工園區轉移。根據《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要求,新建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必須進入園區,現有生產企業也要有計劃地遷入化工集中區域和化工園區。環保部根據國務院的部署,也從2011年9月15日起,暫停受理在工業園區外新建、改建、擴建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項目的各類申請。2012年2月,工信部發布的《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進一步明確提出:新建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必須設置在化工園區等專業工業園區內,并嚴格準入條件。對不在規劃區域內的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要制定“關、停、并、轉(遷)”計劃,不能搬遷的,限期轉產或關閉。
在政策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園區,園區化正在逐漸改變行業小而散的情況。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的不完全統計,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不含廣東、廣西、青海、西藏、安徽、貴州)省級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186家,形成了寧波化學工業區、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惠州大亞灣石油化學工業區、福建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等一批年產值突破千億元的大型石化園區。2010年涉及的工業總產值為2萬億元,入園規模以上企業總數8022家。
為承接臺灣石化轉移,兩岸石化界展開了關于石化園區一體化與集約發展的對話。圖為近日在福建泉州舉辦的第四屆海峽兩岸石化產業發展論壇現場。 (本報記者 羅阿華 攝)
“在努力拓展產業集群的基礎上,集中邀請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跨國化工公司和國內著名企業入園。推薦綠色生產工藝,引進一流生產裝置,為現代化工園區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上?;瘜W工業區發展有限公司原技術總監、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李國華說,化工園區吸引了一批國內外先進企業落戶園區,提升了行業的發展水平。
好園區得有好規劃
行不行要看一體化
“科學規劃能保證園區始終處在正確的發展道路上。”采訪中,很多園區負責人都這樣說,要辦好化工園區,一定要堅持科學規劃。首先要嚴把項目準入關,制定投資項目的前期預評估制度,以確定項目的取舍。其次,要優化企業布局,公用工程實行設施資源共享。即按照石油化工產品鏈的關聯性進行項目布局,最大限度地串聯配套各企業的上下游產品的關聯,減少企業物流運輸成本,減少“三廢”排放總量,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優化,真正形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產業網絡。最后,要加強應急響應體系建設。
福建泉港石化區掠影。(本報記者 羅阿華 攝)
如何做好科學規劃?總結國內園區經驗,主要是善于學習,并抓住自身特點。比如南港化工區就在規劃過程中,積極注意運用“外腦”、吸取國內外優秀園區經驗。在規劃編制中,他們積極向裕廊、休斯頓、路德維希等專業石化園區學習,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以充分借鑒國外先進化工園區的管理經驗、管理技術,提升工作水平。
楊挺告訴記者,化工園區建設發展的重點應該是“五個一體化”。更有一位園區專家形象地跟記者說:“要看這個園區行不行,得看它有沒有搞好一體化。”
“五個一體化”最早由上?;^提出,用于建設現代化的化工生產園區,即:產品項目一體化,使產品關聯度達80%;公用輔助一體化,擇優引進一批專業配套服務供應商,集中建設公用工程,以統一供應方式滿足區內企業的配套服務需求,并減少項目投資和運營成本;物流傳輸一體化,使碼頭、鐵路、公路連成一體,尤其是區內管廊傳輸大大提高了安全標準,降低了運送成本;安全環保一體化;管理服務一體化,使政府管理部門清晰了解企業在建設和運營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如今,上?;^已經成為我國現代石化工業極具標志性的示范園區,實踐證明,高效、經濟、生態、環保的“一體化”發展模式切實可行。李國華說:“通過園區物流高效傳輸,做好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不斷提升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做到了化工企業相互充分關聯依存,各生產裝置的原料產品和副產品互供,公用配套服務集中供應,使園區真正形成了專業集成、投資集中、資源集約、效益集聚的良性發展格局。”
上?;^只是園區一體化發展的代表。很多國內企業和園區都嘗到了一體化發展帶來的甜頭。
廠區被蔥綠的樹林簇擁著,空氣中沒有刺鼻的味道,從曾經煉油的“一枝獨秀”,到如今中下游產業鏈的“百花齊放”,泉港石化園區的巨大變化得益園區按照一體化模式發展。“我們公司所用的原材料苯是通過福建聯合石化公司的管道直接輸送過來的,距離非常短,這樣我們就節省了中間的運輸費用。”福建東鑫石化公司總工程師徐寶珍說。泉州泉港石化工業區集聚了超過50家石化企業,它們的生產原料大多來自福建聯合石化公司,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產業集群。
“我們同樣受益于一體化建設與集約發展,2002至2012年的十年間,我們園區有限公司資產總額增長了20倍,外商投資總額達到140億美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43億元(截至2012年11月),進出口額增加到10億美元。”南京化學工業園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崇秀說。
辦好了能解決矛盾
辦不好就會出問題
目前,我國石化行業產量和規模逐年增大,生產裝置日益大型化,但行業普遍存在的物耗高、能耗高、生產環境代價高,而人均勞動生產率和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總量已經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在世界可持續發展方面所承擔的壓力很大。
“而化工園區作為循環經濟的有效載體恰恰能夠有利推動行業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園區可以實現污染集中治理,通過構建上下游產業鏈來有效利用廢物。所以,如果辦好化工園區,行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是可以有效解決的。”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
不過,目前我過化工園區發展所面臨的一些問題也的確讓業內人士為之擔憂。
“當前,化工園區發展建設還存在問題。比如缺乏統宏觀規劃;審批權限模糊;園區準入制度不嚴,與周邊資源環境不協調;原料來源不科學,缺乏自身風險承載力評價;企業入園準入機制不完善,招商策略不明晰;環境安全監管、事故應急體系不完善,專業化人員缺乏等。” 中國石化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挺說。
記者了解到,在國內一些地區,化工園區建設過多、過密,有的化工園相距太近,幾十千米距離設立了幾個化工園區,這其中有國家級的,省、市、區級的,甚至一些縣也自籌興辦,出現了“遍地開花”大有一哄而上之勢。有的化工園區名字叫得很響,但幾年都招不來項目,陷入找政府圈地、找企業圈錢、找市場無門的尷尬境地,造成土地荒蕪,資源浪費。
楊挺告訴記者,有些園區剛剛起步,基礎設施的配套條件尚不具備,就忙于招商會、洽談會;有的園區一無產業經濟基礎,二無人才優勢,發展緩慢,無競爭優勢,便出臺一些以犧牲國家利益為代價的優惠政策,以超低的地價,甚至零地價作為砝碼來吸引投資者;有些外商投資者則利用這種條件差,發展慢,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把境外無法立足的重污染源乘機轉移過來。
記者還了解到,本應是能夠解決環保問題的化工園區,在某些地方卻成為了企業藏污納垢之地。有些化工園區不同程度的存在安全隱患,使得大眾產生了不信任化工園區、談園區色變的態度。
“這些問題的存在并不能說明化工園區這個事物本身有問題,建設化工園區能夠實現集約化發展是經過發達國家實踐證明的成功經驗。這只能說明,如果不按規律辦事、不遵循科學規劃,辦不好化工園區是會出問題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園區負責人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