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記者在東方物探2151隊內蒙古準噶爾地震勘探作業現場見到了“宋開心”。今年38歲的“宋開心”名叫宋志勇,身材高挑,笑口常開。他是2151隊經理助理。
“宋開心”技工學校畢業,1994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地震隊,連續12年擔任放線班班長。2006年,“宋開心”通過自學考試獲得大專文憑。2008年,他赴伊朗參與國際勘探項目,能夠用波斯語和當地人溝通。
1994年,他第一次到塔克拉瑪干沙漠施工。大漠狂風掩埋了道路,隊伍被困,天天吃土豆,恐懼縈繞在大家心頭。只有天性樂觀的他還是樂呵呵的,每天給大家講故事。有人說:“這都什么時候了,你還窮開心?”自此,大家都稱他為“宋開心”。
2012年7月,他擔任2151隊經理助理。根據生產情況,他提出建議:改變放線和收線都是同一批人的生產組織程序,實行放線70人、收線40人的“前7后4”排列生產組織模式。隊領導采納了他的建議,生產效率大為提高。
去年,項目后期陰雨連綿,活兒干不出來,一些人心緒不穩。他耐心地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并向放線班班長陳浩介紹經驗:“當班組長,干什么事情不能慌,你要是慌了隊伍就沒法帶了。大家已經連續干了六七個月,本來就有浮躁心理,人員穩定最關鍵。”一天,暴雨把排列沖斷了。有人建議第二天再接排列。“宋開心”說:“這不行,一定要把這條線連上,否則會影響第二天的生產。”他組織幾名骨干連夜查線,直到次日凌晨才把排列連上,順利完成了這條測線的最后30炮。
2012年夏天的一個下午,他發現一名放線工沒有把檢波器埋好。當時,他只是讓其整改,并未批評這名放線工。“宋開心”說:“當時天氣很熱,放線工已經背了大半天線,身體很累,這時候受到批評,會影響工作情緒。有什么問題,等到晚上休息時或第二天早晨再說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