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據《武漢晚報》消息,武漢市郊數百輛出租車改“喝”甲醇。
東湖開發區中醇化公司是這種新型汽車燃料系統的提供商,公司副總經理毛東明介紹,甲醇作為汽車替代燃料,世界各地早已開始應用。通過該系統,實際上給汽車加上一個“胃”。根據汽車運行的情況,通過電腦對甲醇和汽油進行切換。在轎車高速行駛,甲醇燃燒能量有限的情況下,可自動切換成汽油運轉。
毛東明說,市內運行的出租車很少高速運行,因此這套系統適合遠郊出租車,改造一輛車的成本約3000元左右。根據測算,出租車行駛100公里,需用93號汽油約10升,費用約80元,用天燃氣則需45元,同樣路程改燒甲醇,需50元,與用天然氣差不多。
中醇化公司表示,武漢郊區加氣站和加油站就比較少,一些出租車司機和私家車已開始試“喝”甲醇。目前,該公司在新洲、陽邏、蔡甸、光谷建有四座甲醇加注站,在省內武穴、鐘祥等地建有近十家加注站。
為何試率先“喝”甲醇的車輛是郊區?毛東明坦言,在中心城區,要想建造一座甲醇加注站太難,也競爭不過中石化、中石油。“我們只能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
他介紹,在新洲城關,已有150余輛出租車“喝”上了甲醇。在陽邏,有238輛出租車正通過改裝。在蔡甸甲醇加注站,平均每天加注車為50輛,在該區改裝的車輛有200余輛。毛東明說,依據企業現在的實力,他們大多只能采取租賃或與地方合作建站的方式,推廣甲醇燃料。沒有站點做依托,要想普及到私家車輛很難。”
本月10日,上海、山西兩地的甲醇汽車試點實施方案審議論證會,在工信部召開,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國內甲醇汽車的試點正式開始。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