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郭金會在檢查防噴器開關狀態。 蘇小萬 攝 |
身材高大魁梧,膚色黝黑,嗓音渾厚,干活兒麻利爽快, 33歲的遼河油田歡喜嶺采油廠作業三大隊大修一隊隊長郭金會,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個標準的東北“爺們兒”。
這樣的一個東北小伙兒,整天干的是“風里來油里去”的油井大修作業,卻有一個獨特的愛好——給自己寫紙質信。
1月15日,記者在他辦公室墻上看到了一幅蠅頭小楷,上面寫道:“親愛的自己,你要時刻記得,你是從作業工一個崗位一個崗位干起來的。其中的艱辛,你比誰都明白,不要苛求崗位員工能對小隊做出怎樣的成績。目前你需要做的是盡心盡力理解、幫助、關心每名員工,這才是你的責任。”字體清新工整,署名“壬辰年郭金會書”。
“我給自己寫信,既是勉勵現在,又是暢想未來。我希望能讓作業工兄弟們快樂地工作。”郭金會說。
愛給自己寫紙質信的郭金會,帶起隊伍來也是鐵漢柔情,粗中有細。
大修一隊存在不同性質的用工。每年秋收的時候,郭金會給家里有地的勞務工安排串休,不但一分錢不減,還利用工余時間組織員工幫著收花生、割稻子。隊里很多單身青工過節不回家,郭金會就把他們請到自己家里,下廚給弟兄們煲湯、做飯。他最擅長做熘肉段,選上好里脊、淀粉調勻勾芡……每次,菜端上來不到5分鐘,盤子就會見底兒。
郭金會還會縫扣子。隊里誰的工服扣子掉了都是他縫,粗粗的大手穿起針引起線來卻很靈巧。
一到作業現場,郭金會的“爺們兒范兒”就顯露無遺。10年前,他還是一名井架工,經常爬到34米高的井架上檢查天車,再爬回17米高的二層平臺操作。寒冬臘月,在17米的高空,嘗著雪花、喝著北風,一待就是半宿。回到地面,他往往已凍得雙腳不會走路。2011年2月5日大年初三,很多外地員工返鄉過年。為保障隊上人員充足,郭金會在井上連續奮戰5天,使重點疑難井歡2-19-307井成功取換套管650米。
郭金會還是個“文武雙全”的隊長。“2011年2月9日,歡2-19-307井取換套管心得:套銑頭盡量做小引鞋,好進魚頂;換套管前要測量井斜……”這是郭金會寫的技術總結。每次疑難井作業,現場出現的問題和處理方法,他都及時記錄下來,進行總結,并把這當作教材不斷學習鉆研。如今,郭金會已記錄總結作業案例37井次。在技術總結中,像多級撈矛這種專用打撈工具就提到了十余種。
“千萬別把這本兒弄丟了,看完趕緊還給我!”當朋友提出借閱他的記錄本時,郭金會大聲地叮囑道。渾厚的嗓音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