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2月21日,商務部公布兩起針對中國產品的案件,分別是墨西哥擬對中國合成纖維毯發起反傾銷調查與阿根廷對中國瓷磚采取最終反傾銷措施。
今年1月以來,泰國、印度等多個新興市場國家開始盯上“中國制造”。據粗略統計,我國產品已遭到多達12起來自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救濟案件,其中既有反傾銷或“雙反”調查,也有這些國家對中國產品涉嫌傾銷和補貼的肯定性結論。
從去年和今年初的情況來看,阿根廷和巴西是對華發起貿易救濟數量較多的國家,而且它們均來自拉美。液態環氧樹脂、陶瓷餐具、堿性耐火材料、無縫碳鋼管、臺扇等化工產品和一般日用品,是中國產品遭受反傾銷的重災區。新興市場國家雖然貿易總量并不大,卻是我國出口領域著力開拓的“藍海”,接踵而至的貿易救濟案件,將使我國對這些國家的出口受到影響。
商務部研究院專家李健表示,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也是很多新興市場國家的重要貿易伙伴。由于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結構同我國一樣,都以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也希望通過對外貿易來實現工業化,針對同類產品的貿易摩擦增多,便成為發展中的一個普遍現象。
中國社科院世經所所長助理宋泓認為,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的大背景下,新興市場國家通脹壓力普遍加大,經濟增長放緩,國內政策調整空間減小,貿易保護便成為一種選擇。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意在轉移國內矛盾,保護國內受沖擊的產業和就業市場。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