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上周從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了解到,礦產資源法修改已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由國務院起草。
作為化肥及相關化工產品的主要礦物原料,多種礦產資源尤其是化學礦產在國民經濟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別是磷礦、硫鐵礦、鉀鹽資源,對于保證農業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當前,我國主要涉農的化學礦產資源現狀如何?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該怎樣開發才能使資源得到更有效利用?對此,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現狀:
資源儲量有所增長
市場供需基本平衡
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我國27種化學礦產資源儲量總體有所增長。其中,12種儲量增長,11種減少,4種持平。磷、硫、鉀、硼、重晶石、螢石6種主要化學礦產資源儲量,3種增加,3種減少。以涉農的主要化學礦產為例,磷礦查明資源儲量為193.6億噸,比2010年凈增7.3億噸,增長3.9%;鉀鹽查明資源儲量為10.7億噸,比2010年凈增1.4億噸,增長15%;硫鐵礦查明資源儲量56.8億噸,比2010年減少0.1億噸,減少0.2%。
春節剛過,江蘇南通港口碼頭一片繁忙,江海港務分公司機械正在運送進口鐵礦石。(CFP供圖)
“我國重要化學礦產品供需仍保持了以往格局,磷礦可以滿足國內需求,僅有少量出口,鉀鹽、硫資源相對短缺,需進口以滿足國內需求。此外,重要化學礦產品在價格上也保持了基本穩定。”中國化學礦業協會副秘書長杜家海告訴記者。
據他介紹,在市場供應價格方面,2012年前11個月,化學礦采選業價格指數累計同比為107.7,上升了7.7%。其中,磷礦石價格呈現前高后低的態勢,2012年上半年延續2011年漲勢一路走高,從500元/噸漲至6月份的640元/噸,從7月份開始回落至12月份的520元/噸;而硫鐵礦價格2012年全年基本維持在400元/噸左右。
依托我國豐富的巖鹽資源,近年來鹽化工發展迅速。圖為江漢油田鹽化工總廠車間工作人員正在搬運產品。(企業提供)
而在進出口量方面,變化較為明顯。相關資料顯示,2012年,我國磷礦石出口46.86萬噸,同比下降了26.5%;我國進口鉀肥660.4萬噸,同比下降0.4%;我國進口硫鐵礦為47.06萬噸,同比增長23.5%,進口硫黃1120萬噸,同比增長17.6%。
對此,杜家海表示,近年來,由于我國對磷礦石出口采取配額和高關稅政策限制出口,致使磷礦石出口逐年大幅度下降,但是隨著我國鉀肥產量的增加和從天然氣、石油中回收硫黃產量的提高,鉀肥、硫資源的對外依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隨著資源儲量的增長,近年來,化學礦采選業以及下游制造業也保持了穩健的勢頭。2012年,化學礦采選業以及下游制造業在產值、產量實現了同步增長,企業效益繼續向好。
近年來,化學礦產采選業保持了穩健增長的勢頭。2012年化學礦產采選業產值、產量實現了同步增長,企業效益繼續向好。圖為中國有色集團下屬公司工人在車間忙著選礦。(CFP供圖)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 2012年1~11月,化學礦采選業287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73億元,同比增長36.1%;完成投資總額127.8億元,同比增長21.1%;實現利潤總額39.9億元,同比增長23.6%。下游鉀肥制造業58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現價工業總產值248.8億元,同比增長15.8%,完成投資總額49.8億元,同比增長24.1%,固定資產投資繼續活躍;磷礦、硫鐵礦下游產品磷肥全國生產總量達1831萬噸,同比增長16.7%;硫酸產量6975.6萬噸,同比增長4.8%。
問題:
資源開采浪費嚴重
中低品位礦利用低
“我國化學礦產資源的接替和后備能力不足,新增儲量趕不上開采量。當前面臨重要問題是化學礦產企業勘探投入不足,資源儲量消耗過度,保有儲量減少,儲采比例失衡。”中國化學礦業協會副秘書長杜家海擔憂的說。
杜家海告訴記者,長期以來,由于采選技術和裝備水平參差不齊,資源浪費比較嚴重,共伴生資源綜合回收低。此外,由于礦業權設置問題,造成礦區開采企業星羅棋布,采富棄貧,亂排亂推現象嚴重,大多數企業規模比較小,難以形成規模的資源綜合利用經濟效益,共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率低。
此外,據記者了解,我國礦石品位偏低,與國外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以磷礦為例,我國磷礦經濟儲量僅次于摩洛哥,但是整體品位僅為17%,可采儲量的平均品位也僅有23%,遠低于30%的全球平均水平,是世界上礦石平均品位最低的國家,而且90%以上為P2O5含量低于30%的中低品位礦。
“主要化工產品生產均對礦石的品位有一定要求,因此低品位礦石需要通過選礦、配礦才能使用,這樣相應的設備投資將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品位下降意味著獲得同等數量的元素需要開采更多的礦石,付出更多的工作量,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等。” 鄭州大學化工與能源學院教授侯翠紅說。
她強調,我國化學礦產資源稟賦差,貧礦多、富礦少,且隨著開采強度提高,富礦資源急劇減少,化學礦產資源開發正逐步從富礦開發轉向中低品位礦。
“中低品位礦開發利用將成為主流,將對我國轉變化學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式,提高化學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增強資源保證,實現化學礦產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侯翠紅表示。
出路:
技術創新提升利用率
政策引導鼓勵深加工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推動中低位礦產的開發,企業、協會以及政府部門也都在積極努力。其中,高效采礦選礦技術創新和國家政策引導,使得貧礦資源開發利用成為可能,以磷礦石為例。
如魯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針對未來磷酸生產將普遍使用低品位磷礦的實際,下功夫鉆研低品位磷礦萃取工藝。通過采用將兩套磷酸萃取槽串聯使用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磷得率和磷酸產量,為低品位磷礦生產磷酸和復合肥摸索了一條新路。
貴州省中低品位磷礦分離富集技術也取得突破。貴陽投資1000萬元建立了千噸級中低品位磷礦及伴生稀土綜合開發中試示范基地,推動了貴州省中低品位磷礦資源綜合開發工藝驗證、裝備定型等工程化工藝從實驗室向產業化邁進。其中,稀散金屬綜合回收中試線,可解決磷礦伴生稀土的分離提取,為貴州省大量的稀散金屬綜合提取利用提供了高水平的試驗研究平臺。
在國家政策方面,國家鼓勵中低品位礦產的開發,把湖北作為磷礦石資源稅改革試點,并規定從今年1月1日起,財政部在湖北實施的磷礦石資源稅改革試點將磷礦資源稅由從量征收改為從價征收。
業內專家認為,從價計征后,稅收與資源調價掛鉤,可實現資源稅與礦石價格、企業盈利水平同步增長。同時,通過擠壓高品位資源經營者的利潤空間,可使磷礦石開采和加工企業更加重視中低品位礦石的開采和利用,減少“采富棄貧”、浪費資源現象的發生。
但實際上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資源稅的征收方式不盡合理,可能會給生產企業帶來不小的負擔。杜家海告訴記者:“資源稅改革使得磷礦成為資源稅率最高的,將會助推磷礦石價格上漲,這顯然不符合國家的支農政策。更值得注意的是,資源稅征收沒有區別原礦和選礦精礦,因此,就不能起到鼓勵中低品位礦利用的作用,不利于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他建議,盡快解決磷資源稅高且不合理問題,同時區別原礦和選礦產品稅率,選礦產品稅率應應低于原礦產品,從而推動中低品位磷礦利用,提高磷礦資源保障能力。
同時,杜家海表示,國家應根據不同礦種資源特點和開發利用現狀,繼續進行差別化管理。此外,我國硫資源短缺,硫鐵礦目前仍是我國主要硫源之一,但我國硫鐵礦開采企業效益比較低,國家應在政策上予以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