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副部長崇泉25日就中歐貿易摩擦回答了記者的有關提問。針對歐盟對華光伏產品雙反調查,崇泉表示,目前,此案仍在調查程序之中,中方各項應訴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方始終不會中止和放棄與歐方通過磋商解決爭端的努力。
崇泉說,此次光伏產品雙反調查案無論從涉案金額、產業類型還是從影響面看,都是前所未有的。首先是涉案金額大,據初步測算,光伏電池產品涉及中國企業200多億美元的出口,占2012年歐盟對華貿易救濟調查案件涉案金額的70%以上。其次,該案影響的是清潔能源這一世界戰略性新興產業。2012年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國際光伏產品價格下降等因素影響,加之美歐對我光伏產品發起貿易救濟措施,中國光伏產業出現行業不景氣和虧損現象,遭遇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嚴重影響了我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該案涉及中國光伏產業的大量就業,初步統計將影響超過40萬的就業人口。光伏案如處理不當,勢必會給中歐經貿關系帶來嚴重負面影響。
崇泉指出,事實上,長期以來中歐在光伏領域是相互依存,互利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雙方企業是上下游關系。中國累計從海外進口的光伏產品生產設備近400億元人民幣,其中相當部分來自歐盟。
最后,崇泉指出,我們不愿看到和任何國家發生貿易戰。尤其是中歐之間,在雙方經貿領域全面合作,利益相互融合的情況下打貿易戰,誰都輸不起。因此雖然中國光伏產業界強烈要求政府采取反制措施,但我們從中歐合作的大局出發,始終保持克制,無意挑起任何貿易戰,努力通過對話磋商來解決問題。但是,光伏產業涉及中方重大利益,如果歐方一意孤行,堅持對該產品設限,并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利益,中國政府絕不會袖手旁觀。我們別無選擇,將采取一切措施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希望我們能在磋商過程中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
基于未來歐盟或祭出更嚴厲的雙反措施,行業人士以及專家都認為,國內政策應加快步伐。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微博)指出,應盡快啟動和擴大國內市場,幫助企業開辟歐美之外的出口市場,并且促進企業在歐美市場直接投資建設光伏電站,采用進口中國光伏產品。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