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提起南方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南方公司),許多老石油人會毫不遲疑地告訴你,公司總部在廣州。但是,你若到公司總部找他們的領導,你一般很難見到他們的身影,因為一年中的絕大多數時間他們都在千里之外的海南福山油田一線。
據了解,自1999年海南福山凹陷勘探取得工業性突破以來,南方公司從領導到機關七部一室,骨干力量全部移到一線,靠前指揮。目前,海南福山油田公司和南方公司廣州總部實際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
當筆者問到他們為什么要把公司主要力量前移到海南福山油田時,公司總經理石彥民稱:“這是工作對我們的要求。”他說,南方公司有近30年歷史,但是成立多年沒有油氣。1993年恢復對福山凹陷的勘探,1999年在花場1井獲得高產油氣流后,公司沒油沒氣的歷史結束了,亟待我們擴大戰果,而從廣州到海南有上千公里,許多勘探開發上的問題不是電話上能夠講清楚的。尤其海南是火山島,地質結構相當復雜,只有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才能解決勘探開發中的實際問題。再說,搞項目也必須吃透情況,才能科學決策。這就是我們為什么把領導機關前移到一線來的理由。
在這一理念的支持下,南方公司把海南福山油田作為工作重心,領導奔赴一線,管理、科技、工程主力奔赴一線,運用多種勘探手段,終于基本搞清了這一地區的雙層地質結構和主力油氣藏的基本特征,為科學布井打下了基礎。繼花1井出油后,南方公司針對小斷塊構造的實際情況,借鑒陸上復雜斷塊油藏的勘探經驗,實施滾動勘探開發,先后又發現了花場、白蓮、美臺等多個含油氣區塊,儲量、產量大幅度增長,使福山油田成為我國南方陸上近10年來發現的第一個有商業價值的油田,為我國南方陸上小盆地、復雜斷塊找油積累了經驗。
市場如同戰場,不但要有遠見卓識,還要兵貴神速,誰搶先一步誰就有可能取得勝利,南方公司的領導做到了這一點。2001年南方公司開始試采生產,根據已掌握的油氣資源情況,公司領導提前規劃了天然氣綜合利用問題,提前與海口市煤氣管理總公司洽談合作,修建了從油田到市區的16.7公里的管道,修復了24公里管線。2002年5月油田投產供氣后,日供氣量達到了10萬立方米,中國石油成為第一個向海口市供應清潔能源的單位。2005年,當獲悉三亞亞龍灣一家燃氣管道公司因種種原因打算轉讓資產的信息后,南方公司領導迅速進行了調查研究決定收購,從得到信息到收購成功僅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如今,這個位于亞龍灣黃金地段的燃氣公司已擁有21家用戶,2007年銷售液化氣5000多噸,天然氣18萬立方米,取得了十分可喜的經濟效益。
領導靠前指揮為全體員工樹立了一面旗。據了解,在福山油田一線工作的30多位員工中,有許多家庭是一家居三處:夫妻兩地分居,子女在外地上學,只有輪休或過年才有機會一家人團聚。當員工看到公司領導和他們一樣在一線摸爬滾打,忘我工作,與大家同甘共苦時,許多人自覺地把苦和累拋到了腦后,一位姓劉的女同志說:“我們公司的老總比我們還累、還辛苦,我們沒啥說的,一定要干好工作!”由于公司上下團結,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自覺奉獻,企業效益連年攀升,已由當年注冊資本1.5億元發展到現在賬面凈資產22億多元。同時,公司實現了零負債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編后:
深入一線充分發揮表率作用
“領導靠前指揮”是大慶油田會戰時期形成的好傳統、好作風,幾十年來已在石油系統廣大干部員工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然而,有的單位個別同志認為現在通訊手段好了,領導不用靠前指揮了,不必到現場了。這種想法要不得。“領導靠前指揮”不能丟,不深入基層不到員工群眾中,不了解實情,難免會造成工作失誤。深入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和國家領導人工作十分繁忙,卻始終深入到人民群眾之中。這次汶川緊急救援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總理在第一線指揮,將軍在第一線指揮,各級領導在第一線指揮,各路專家在第一線指揮。只有靠前指揮,組織推進才會得力。集團公司領導工作再忙,仍然堅持深入生產一線,調查研究。這是科學決策、科學管理、科學發展的前提。
集團公司黨組今年年初發出號召,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轉變工作作風,其核心就是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深入一線,率先垂范充分發揮表率作用,深入實際,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知員工群眾之所想,解員工群眾之所難,為員工群眾辦實事,依靠員工群眾搞好各項工作。
南方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領導從工作實際需要出發,不坐在千里之外的總部辦公室里發號施令,領導機關前移,住在臨時租用的房子里,過著“常年旅居”的生活,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層,領導靠前指揮,身先士卒,為員工群眾樹起了一面旗。只有情況明,才能決心大。南方公司的成功實踐,成為小油田滾動發展的一個榜樣。南方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