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需求快速擴張的火紅場面背后,成本壓力、環保責任、政策調整、技術瓶頸等一道道難題卻給行業發展帶來困難
品種眾多的塑料助劑為蓬勃發展的塑料產業錦上添花,在塑料制品增韌、增強、增塑、阻燃、抗靜電、抗菌、抗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隨著塑料產業的發展,助劑的品質和性能不斷提高。
2007年我國塑料助劑總消費量超過250萬噸,并以10%的速度快速增長。但在市場需求快速擴張的火紅場面背后,成本壓力、環保責任、政策調整、技術瓶頸等一道道難題卻給行業發展帶來困難,塑料助劑行業如何謀求可持續發展?這是諸多專家在日前舉辦的"2008年第二屆塑料助劑研討暨供需洽談會"上思考的問題。
研發滯后是燃眉之急我國塑料助劑企業技術實力不強,新產品的開發進度緩慢,以生產廠家自主研發為主。在產品開發方面,國內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仿制。企業不愿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研發工作嚴重滯后,產品以通用型和低端型為主,附加值低且質量不穩定,市場所需的很多高檔助劑依賴進口。
以增塑劑行業為例,世界上已開發成功的增塑劑高達500多種,已商品化100多個品種,而我國目前能夠生產的不足30個品種,相差甚遠。同時,下游制品生產廠家由于成本問題不愿使用高性能新品種,如電線、電纜制品中使用的對鄰苯二甲酸二辛酯以及包裝膜制品中的偏苯三辛酯等,雖性能優良但卻未得到廣泛應用,影響了新產品的開發。
可以說,誰率先擁有新型助劑,誰就占領了塑料制品的高端市場。國內已有部分塑料助劑企業及科研單位意識到這一點,紛紛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并不斷有新品種面世。其中,揚子石化研究院等單位開發的成核劑、中科院與廣東煒林納等單位合作開發的擁有資源優勢的稀土類系列助劑、杭州三葉助劑開發的環保型有機鈣復合液體穩定劑等都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技術創新順應環保節能要求
北京化工研究院副院長陳宇認為,與以前相比,環保、節能已經成為塑料助劑發展的前提條件。許多新型功能性助劑必須在體現環保節能的基本原則上才能具體考慮其功能性、高效性、差異性、領域擴展性等要求。
如聚氯乙烯(PVC)熱穩定劑,新品開發的焦點集中在其生產過程中要避免或減少使用重金屬,對具有毒性或潛在性危害的傳統熱穩定劑實現無毒化、無害化的全面功能替代。
目前利用我國特有的稀土資源,與鈣、鋅結合形成的稀土鈣鋅產品的熱穩定效果較好,是一種新型的無毒無害熱穩定劑。
在光穩定劑中,受阻胺光穩定劑(HALS)是研究最多、發展最快的品種,其研發趨勢可歸結為:無毒高分子量化;低堿性、低反應化,如汽巴精化公司的烷氧基化產品;復合化,在功能互補的基礎上發揮協同效應,如北京華騰工程新材料公司的高效復合耐候技術。
在抗氧劑方面,開發高溫環境下耐熱氧老化的抗氧劑將直接對現有市場產生較大的沖擊。在加工和應用過程中,為防止粉塵對人體的傷害,無塵化顆粒技術也被諸多企業應用于抗氧劑及其他粉狀固體的助劑品種上。
在增塑劑中,目前占據主要地位的鄰苯二甲酸酯類(DEHP)產品對人體部分機能的損害已引起廣泛爭議,尋找DEHP的替代品刻不容緩。
其他助劑,如阻燃劑、抗靜電劑、抗菌劑、脫氧劑、成核劑、降解劑、塑料回收用助劑等功能性助劑在塑料中的應用量日益增長,在活躍的技術研發推動下,相關行業逐漸壯大。
行業標準亟待更新在國際環保標準日趨嚴格的形勢下,一些傳統塑料助劑品種盡管性能高,但卻因具有高危害性,未來前景黯淡,而這類產品在我國塑料助劑產業中無論是品種還是數量都占較大份額。很多小規模企業僅著眼地區經營,對于新出臺的法規法令缺乏足夠的重視。同時,諸如增塑劑、穩定劑、抗氧劑這些傳統助劑品種一直沿用多年以前制定的行業標準,難以適應國際環保的各種新要求、新限制,制約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亟待重新修訂。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專家樊永祥表示,國家相關部門、行業協會都已開始著手解決這一問題,新標準的制定和修訂也將符合國際潮流的需要。
隨著人們對自身安全與健康的日益重視,與此密切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備受矚目。國家正在進行修訂的食品包裝材料用加工助劑相關標準GB9685已通過審查和報批,通報程序在5月1日前完成。該標準對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的種類、使用原則、最大使用量、殘留量及遷移量等都作了明確而嚴格的要求,屆時食品包裝行業用塑料制品及其助劑將有標準可依,有利于市場的有序健康發展。
品種眾多的塑料助劑為蓬勃發展的塑料產業錦上添花,在塑料制品增韌、增強、增塑、阻燃、抗靜電、抗菌、抗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隨著塑料產業的發展,助劑的品質和性能不斷提高。
2007年我國塑料助劑總消費量超過250萬噸,并以10%的速度快速增長。但在市場需求快速擴張的火紅場面背后,成本壓力、環保責任、政策調整、技術瓶頸等一道道難題卻給行業發展帶來困難,塑料助劑行業如何謀求可持續發展?這是諸多專家在日前舉辦的"2008年第二屆塑料助劑研討暨供需洽談會"上思考的問題。
研發滯后是燃眉之急我國塑料助劑企業技術實力不強,新產品的開發進度緩慢,以生產廠家自主研發為主。在產品開發方面,國內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仿制。企業不愿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研發工作嚴重滯后,產品以通用型和低端型為主,附加值低且質量不穩定,市場所需的很多高檔助劑依賴進口。
以增塑劑行業為例,世界上已開發成功的增塑劑高達500多種,已商品化100多個品種,而我國目前能夠生產的不足30個品種,相差甚遠。同時,下游制品生產廠家由于成本問題不愿使用高性能新品種,如電線、電纜制品中使用的對鄰苯二甲酸二辛酯以及包裝膜制品中的偏苯三辛酯等,雖性能優良但卻未得到廣泛應用,影響了新產品的開發。
可以說,誰率先擁有新型助劑,誰就占領了塑料制品的高端市場。國內已有部分塑料助劑企業及科研單位意識到這一點,紛紛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并不斷有新品種面世。其中,揚子石化研究院等單位開發的成核劑、中科院與廣東煒林納等單位合作開發的擁有資源優勢的稀土類系列助劑、杭州三葉助劑開發的環保型有機鈣復合液體穩定劑等都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技術創新順應環保節能要求
北京化工研究院副院長陳宇認為,與以前相比,環保、節能已經成為塑料助劑發展的前提條件。許多新型功能性助劑必須在體現環保節能的基本原則上才能具體考慮其功能性、高效性、差異性、領域擴展性等要求。
如聚氯乙烯(PVC)熱穩定劑,新品開發的焦點集中在其生產過程中要避免或減少使用重金屬,對具有毒性或潛在性危害的傳統熱穩定劑實現無毒化、無害化的全面功能替代。
目前利用我國特有的稀土資源,與鈣、鋅結合形成的稀土鈣鋅產品的熱穩定效果較好,是一種新型的無毒無害熱穩定劑。
在光穩定劑中,受阻胺光穩定劑(HALS)是研究最多、發展最快的品種,其研發趨勢可歸結為:無毒高分子量化;低堿性、低反應化,如汽巴精化公司的烷氧基化產品;復合化,在功能互補的基礎上發揮協同效應,如北京華騰工程新材料公司的高效復合耐候技術。
在抗氧劑方面,開發高溫環境下耐熱氧老化的抗氧劑將直接對現有市場產生較大的沖擊。在加工和應用過程中,為防止粉塵對人體的傷害,無塵化顆粒技術也被諸多企業應用于抗氧劑及其他粉狀固體的助劑品種上。
在增塑劑中,目前占據主要地位的鄰苯二甲酸酯類(DEHP)產品對人體部分機能的損害已引起廣泛爭議,尋找DEHP的替代品刻不容緩。
其他助劑,如阻燃劑、抗靜電劑、抗菌劑、脫氧劑、成核劑、降解劑、塑料回收用助劑等功能性助劑在塑料中的應用量日益增長,在活躍的技術研發推動下,相關行業逐漸壯大。
行業標準亟待更新在國際環保標準日趨嚴格的形勢下,一些傳統塑料助劑品種盡管性能高,但卻因具有高危害性,未來前景黯淡,而這類產品在我國塑料助劑產業中無論是品種還是數量都占較大份額。很多小規模企業僅著眼地區經營,對于新出臺的法規法令缺乏足夠的重視。同時,諸如增塑劑、穩定劑、抗氧劑這些傳統助劑品種一直沿用多年以前制定的行業標準,難以適應國際環保的各種新要求、新限制,制約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亟待重新修訂。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專家樊永祥表示,國家相關部門、行業協會都已開始著手解決這一問題,新標準的制定和修訂也將符合國際潮流的需要。
隨著人們對自身安全與健康的日益重視,與此密切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備受矚目。國家正在進行修訂的食品包裝材料用加工助劑相關標準GB9685已通過審查和報批,通報程序在5月1日前完成。該標準對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的種類、使用原則、最大使用量、殘留量及遷移量等都作了明確而嚴格的要求,屆時食品包裝行業用塑料制品及其助劑將有標準可依,有利于市場的有序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