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4月17日,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就《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進行了詳細解讀。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布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長期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它明確了未來20年能源科學、材料科學等7個科學領域重大科技設施發展的主要方向。
4月18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科技部主任胡遷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規劃》提出的重點與當前行業的發展重點不謀而合,對石油和化工行業下一步開展創新平臺建設、提高創新能力具有引領作用和重要指導意義。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20年,能源科學領域以解決人類社會可持續利用能源的科學問題為目標,以核能和高效化石能源研究設施建設為重點,逐步完善能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為能源科學的新突破和節能減排技術變革提供支撐。材料科學領域以適應材料科學研究從經驗摸索階段到人工設計調控階段轉變的趨勢為目標,推動材料科學技術向功能化、復合化、智能化、微型化及與環境相協調方向發展。
據悉,“十二五”時期,在我國科技發展急需、具有相對優勢和科技突破先兆顯現的領域中,將優先安排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如在能源領域,建設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等。
胡遷林表示,在能源領域,不僅常規油氣、煤化工發展需要科技基礎設施的突破,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如頁巖氣、煤層氣,對技術進步和基礎設施能力建設的要求更加迫切。
胡遷林說:“石化行業開展的創新平臺建設是《規劃》要求基礎設施建設的具體體現。石化行業創新平臺包括‘一個中心、兩個實驗室’,即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和工程實驗室。石化聯合會從去年開始進行行業創新平臺的認定工作,全行業評選出了6個行業重點實驗室和6個行業工程中心,今年的行業工程實驗室創新平臺認定馬上啟動,并將充分考慮行業的需求。”據介紹,創新平臺建設主要涉及四大需求、八大領域。一是解決資源、能源制約問題,涉及頁巖氣開發和褐煤的高效清潔利用;二是新材料需求,涉及先進彈性體材料和水溶性樹脂;三是傳統產業升級需求,包括磷石膏綜合利用和輪胎檢測中心認證;四是重大裝備需求,包括過濾分離裝備和塑料加工裝備與技術集成。
胡遷林透露,《2013年度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創新平臺認定領域指南》即將公布。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