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繼去年曾痛斥石化巨頭要挾地方政府之后,日前,廣東省環保廳負責人再度投訴當地石化巨頭。
4月下旬,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小川、省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陳耀光率省人大環資委一行到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調研并聽取省環保廳的匯報。廣東省環保廳廳長李清向省人大調研組倒起了苦水。
他說,在排放源控制上,大型化工企業為首的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等問題頗令環保部門頭疼。李清說,僅廣石化一年就排4萬噸VOC。
他表示,今年廣東環保部門計劃在廣石化、惠州殼牌等首批重點企業進行VOC控制試點,但也需省人大常委會等部門協助加強與這些大型石化企業的溝通協調。
此外,車用清潔油品也面臨供應不足的尷尬。“珠三角2010年開始實施國IV標準,但目前還沒實現全面供應,需國家發改委、中石化、中石油總部支持。”
“在大城市的大氣污染中,機動車的排放占據了一半。所以油品的選擇十分重要。”廣州環保部門一位專家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油的品質越純越高,燃燒得越充分,廢氣排放就越小,例如一輛歐I的車廢氣排放量就相當于100輛歐II的車。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廣東目前正力推油品國IV標準,但石化巨頭并不太情愿配合,從技術上講,油品的提高沒有太大問題,但價格的因素導致很難推開,更為關鍵的是,在兩大石油巨頭壟斷市場的情況下,油品質量的提高顯然不是地方環保部門所能“左右”的事情。
上述專家說,國IV標準需要石化企業在煉油技術上做很多改進,生產成本高,因此兩大石油巨頭肯定也會想進一步調高銷售價格。“賣得高社會未必能承受,所以政府肯定也要限制價格,這樣石化企業的盈利問題就凸顯,所以他們很難執行新的標準。”
實際上,這已不是當地環保部門第一次“投訴”石化巨頭。去年9月,當地環境安全百日大檢查督察組對中石化下屬的三家企業在檢查時發現,中石化的煉油企業成了環境違法行為或安全隱患的重災區。
經查,中石化在廣東的三家企業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其中中石化東興公司部分生產廢水通過雨水系統直接外排,違法超期試運行。廣東省環保廳責令其停止試生產后未經許可恢復生產。
“雖然引起廣泛反響,但其實我們對他們真的也沒啥辦法。”前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相對地方環保部門,石化巨頭一直都很強勢,“他們可以直接找省里,并以斷供油品相威脅。針對民營企業、中小化工企業的污染我們還可以處理,但面對這樣的巨頭,能做的并不多。”
前述專家說,石化央企作為能源壟斷巨頭,權限也比較大,本身的級別高,甚至高過了地方環保部門,所涉及的產品關系到國計民生,斷了油地方確實沒辦法。“這是綜合性原因,不是一個人能解決的。”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