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監測數據顯示,截止6月12日,國內化工行業景氣度遠遠低于去年,生意社化工指數跌破去年低點。在重點監測的109個化工代表性產品中,上漲品種僅19個,占監測品種的17.43%,上漲幅度最大的液氯、鹽酸,漲幅高達40%左右,但兩者均為氯堿行業的次要產品,行業影響力較小,而絕大多數產品均成下跌態勢。
化工分社社長張明認為,市場運行阻力主要來自于三點。首先,來自于產業面的供需矛盾凸顯,一二季度國內市場需求呈現“過早啟動、后勁不足”的特點,春節期間中下游企業提早備貨,卻未能照常迎來春季行情,產業鏈需求低迷倒逼上游企業,至6月份普遍陷入全產業鏈清淡的境地;其次,國際市場行情極度低迷,無法提振國內市場,即便打破去年同期出口量記錄的純堿、尿素等產品,生產企業也是在大幅犧牲利潤的基礎上為減輕庫存壓力的無奈之舉;最后,國內經濟形勢整體弱勢,宏觀經濟發展下行風險加大。
從今年上半年至今,能源、鋼鐵、橡膠、塑料等幾大板塊均表現較差,化工行業也未能獨善其身,反而成為大宗商品制造業領域下行的權重力量。對于后市,張明認為需要謹慎看待今年的“金九銀十”效應,7-9月份或可見證本輪下行的底部,但整體反彈將于四季度初正式啟動。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