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中國與歐盟貿易爭端進入新一輪!”德國《明鏡》周刊6月27日稱,中國商務部周四宣布,決定自6月28日開始,對原產于歐盟的甲苯胺征收36.9%的反傾銷稅,有效期將長達5年。法新社27日評論認為,其背景是歐盟和中國正因前者決定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而關系緊張。但中歐間爆發系列貿易戰的可能性不大,中歐雙方都主張冷靜應對。路透社則稱,中國上市公司涉足相關產品生產的企業有望從中獲益。
德媒稱,中國商務部表示,最終裁定自歐盟進口到中國的甲苯胺存在傾銷,中國國內甲苯胺產業受到實質損害。對歐盟出口甲苯胺企業的反傾銷稅率,一般為36.9%,但對德國化工巨頭朗盛公司卻有例外,征稅稅率為19.6%。甲苯胺是一種通用于染料、醫藥品和農藥中的化合物,也可用于彩色顯影劑等。朗盛公司發言人回應稱,其甲苯胺主要出口到美國和歐洲,因此征稅對其并無影響。但截至周四中午,其股價仍下跌近4.7%。
《明鏡》周刊稱,歐盟前不久對進口自中國的光伏電池板征收懲罰性關稅,中國隨之宣布將對歐盟化學品和無縫鋼管征收反傾銷關稅,并對進口自歐盟的葡萄酒展開“雙反”調查。目前,德國經濟界擔心,貿易爭端可能傷害歐洲的汽車制造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報道認為,歐盟必須與中國拿出“妥協”政策。歐盟與中國之間2012年的雙邊貿易額下降了3.7%,但歐盟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仍不斷擴大,超過1220億歐元。
法新社27日的報道稱,中國和歐盟的貿易鴻溝可能會因相互的反傾銷制裁而擴大。目前,歐盟駐華機構尚未回應。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