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7月份國內化工市場在國際原油的強力支撐下,有機板塊整體反彈,無機板塊中電石、雙氧水也因下游的需求增加而進入上漲陣營。分析人士稱,國內化工市場已逐漸走出低迷,連續影響化工行業達3個月之久的利空逐漸瓦解。
據生意社價格監測,2013年7月工信68價格漲跌榜中環比上升的商品共24種,其中漲幅5%以上的商品共7種,占該榜被監測商品數的10.3%。漲幅前3的商品分別為三氯甲烷、乙二醇、苯酐(華東)。
生意社化工行業分析師張明認為,三季度是有機產品的傳統旺季,加上今年7月初國際原油價格攀上近15個月來的最高點,對石化產品形成強力成本支撐,市場成交量也顯著放大,丙烯、PX等產品甚至因行業開工率降低及港口到貨減少而出現大漲。
張明表示,近期化工市場反彈,最為直接的動力是前期眾多上游企業在人為壓低開工率以奪取定價權的博弈中勝出。此外,還由于多數有機產品外盤價格暴漲,下游企業年內第二次大規模采購啟動。三大因素共同為迎接“金九銀十”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據了解,目前R22國內整體開工率6~7成,草甘膦廠家開工率整體降至5-6成,雙氧水、丙烷、正丁醇、辛醇的上漲動力也主要來源于此。裝置開工率不足使得市場供應受限,廠家借機提價。
除開工率因素外,部分產品的需求面也有一定改善。7月份因下游造紙、合成企業的大量采購造成雙氧水一度市場斷貨,廠家提價理由充分,南美洲國家提前啟動采購草甘膦,也再度拉升其國內價格。
不過張明同時提醒,本輪市場反彈尚未全面展開,眾多權重無機產品尚不容樂觀,例如氟化工產業鏈中,除甲烷氯化物與R22外,其余品種依舊在下行的通道中徘徊。綜合考慮行業傳統旺季及當前供需變化情況,短期內有望持續上行的產業鏈包括,純苯—苯胺產業鏈、甲苯/二甲苯—TDI產業鏈以及丙烯酸產業鏈。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