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路透社報道稱,中國正考慮向國企石油巨頭之外的更多煉油廠開放原油進口市場。路透社還稱,2014年,中國將至少新增1000萬噸原油配額。
據本報了解,早在2001年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時,中國就曾承諾,2006年-2010年期間,原油、成品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總量逐年增長15%。就目前看,確實有不少民營企業近年來獲得了中國商務部頒發的原油和成品油進口或經營資質,一些民營企業如浙江廣廈等,也獲準進入原油存儲領域,但整體情況是,民營企業仍難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下稱“中石化”)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下稱“中石油”)等分庭抗禮。
因此,幾乎每年業界都會聽到全國工商聯或民營企業家們呼吁放開原油進口限制。路透社昨日稱,中國進口主體結構要同步“多元化”——以往進口原油的權限都掌握在中石油和中石化手中,兩大公司的買油規律很容易被對手吃透。
“現在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放寬民營企業進口油品的配額,使得采購主體更為豐富,有利于在國際市場上的‘集團作戰’。”路透社稱。
“理論上看,增加原油進口的配額數量,可讓中國能源的來源更多元化,保證市場供應,增加市場活力。同時,此舉也符合促進非公經濟發展36條(俗稱‘新36條’)的規定。”能源專家林伯強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畢竟,從長遠看,中國雖然會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但仍不可能快速放緩對原油的需求。
中國中化集團總裁助理鐘韌對媒體預測,到2020年,中國石油需求總量可能超過7億噸,其中,有2/3的量都要依賴進口。
不過,林伯強分析,短期看,中國放開原油進口“還不太靠譜”。一方面,據目3月27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新版成品油定價機制,中國汽、柴油仍跟著國際市場的變動進行上調或下調,且以10天為一個周期。“10天時間意味著,原油和成品油市場仍有套利和投機的空間,同時,由誰來監督民營企業的市場操作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林伯強分析。
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往往都不會虧本進行買賣。“萬一國際原油價格相較之前出現大跌或大漲,民營企業是否能像‘三桶油’那樣有足夠、且不計成本的進口動力,可能要打上疑問號。”林伯強說,“另外,就現實情況看,民營企業能否與石油巨頭們進行競爭,也存在一定的疑問。”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化2009年也曾公開表示,“為避免出現鐵礦石進口受制于人的局面,中國不宜放開石油進口權。”中國鐵礦石談判之所以屢屢“受制于人”,不僅是因為中國市場的需求,更因為中國中小鋼企太多,“大而散”的格局讓中國的議價能力有限。
事實上,也有能源專家此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對中國來說,最好的路徑仍是“逐步放開”,先觀察市場的變化和情況,在有經驗的情況下,再完全放開。
【相關鏈接】
墨總統提議向私企開放石油工業
墨西哥總統培尼亞·涅托8月12日向國會遞交提案,建議對石油工業實施改革,廢除私營企業不得參與石油開發的禁令,代之以公私合作開發、利潤分享模式,以提高石油工業的效率。
根據這項提案,私營企業可與墨西哥石油公司簽訂利潤分享合同,從而使后者有機會借助前者擁有的技術優勢,得以開發深水、頁巖中儲藏的石油資源。
提案規定,私營公司可為贏得石油開發和煉油合同展開競標,私營企業也可申請從事石油精煉和運輸業務,私營企業甚至可獲準建造私人石油管道。
不過,根據墨西哥現行憲法,私營企業不能涉足石油工業。因此,培尼亞·涅托政府要想落實上述提案,必然涉及修憲。
盡管墨西哥左翼政黨民主革命黨反對修憲,但培尼亞·涅托所屬的革命制度黨若聯手其他黨派,仍能確保獲得參議院通過修憲議案所需的2/3多數票。
相關數據顯示,當前墨西哥石油日產能約為250萬桶,位居全球前十大產油國之列。由于墨西哥不少油田趨于干涸,墨西哥石油公司又缺乏開發新油田所需的設備,導致過去10年墨西哥石油產量驟降25%。分析人士預計,除非提高石油產能,否則今后數年墨西哥可能變為能源凈進口國。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