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中國納米科學技術在前沿基礎研究、應用與成果轉化、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已成為世界納米科技研發大國,部分基礎研究躍居國際領先水平。”在9月7日閉幕的2013年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院長、國家納米科技指導協調委員會首席科學家白春禮院士這樣評價中國納米科技發展水平。
大會主席白春禮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國納米科學技術在前沿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成果轉化、基礎設施與基地建設等方面均取得重大進展,實現跨越式發展,實力顯著增強。
中國納米科技方面的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數量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2009年,中國發表納米科技SCI論文數量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論文質量也大幅提高,SCI論文引用次數躍居世界第二位。截至2013年7月底,中美發表納米科技論文數之比為1.7∶1。
專利申請量方面,中國納米科技領域申請或授權的發明專利數量顯著增長,到2009年底已躍居世界第二位;納米技術標準化方面實現與世界同步,中國積極參與并部分主導國際納米技術標準工作,并頒布一批國家納米技術標準,初步形成納米標準化體系,還研制出多項國家標準物質及標準樣品,為中國納米科技產業化應用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科技界開展了一系列納米科技前沿技術研究,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究成果,應用研究水平和研發能力大幅提高,納米技術成果轉化初具規模。“十二五”期間,中國許多納米研究成果已展現出廣闊的產業化應用前景:碳納米管觸摸屏、電池用碳納米管導電漿料、納米拋光液、納米傳感器等產品在多個行業實現規模化生產;傳染性疾病快速檢測、組織工程修復材料、納米化藥物研發不斷推進;納米技術在催化領域應用獲重大突破;此外還開創出能源與環境納米技術這一新領域。
白春禮指出,目前的國際納米科技發展趨勢正在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從應用導向的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技術轉移轉化一體化研究,二是專業平臺支撐納米技術研發,三是全球大型企業越來越重視納米技術。
本次會議還為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邁克爾·格蘭澤爾教授、德國馬普高分子所卡洛斯·穆倫教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奧馬爾·亞吉教授頒發了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獎,以表彰他們分別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有機功能材料與碳材料、金屬有機骨架材料方面作出的開拓性貢獻。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