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昨日上午,天府新區新津分區同時也是成都市新材料功能區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成都新會展嬌子會議中心舉行。包括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總投資達31.4億元的5個項目,正式落戶天府新區新津分區,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實現銷售收入近50億元。尤其令人振奮的是,在簽約現場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當即拍板決定追加5億元投資。天府新區新津分區將因此而掀起新一輪建設發展的熱潮。
站在落實省委“三大發展戰略”的新起點,推進成都領先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奮力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關鍵就在于實施“五大興市戰略”。這其中,實現“產業倍增”,關鍵在于三次產業的聯動發展,關鍵在于強化工業的主支撐作用,新津正用自身的切實行動予以注解:大抓工業,抓大工業;大抓項目,抓大項目。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城市化的內涵、農業產業化的動力、社會文明化的靈魂,也是改變農業社會特征的助推器和大熔爐,是成都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紐約州立大學榮譽科學博士周紹森在其《內生動力論》中認為,對于一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來說,眾多重大項目的有力推進,企業自身的創新體現,以及營造良好的企業發展環境——這些因素,構成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區域內生動力的核心所在。
主導產業的強力發展,產業體系的高端構筑,服務體系的全方位下沉——這是新津縣站在戰略高度,統籌全域頂層設計,正在進行著的生動實踐。
萬華項目副總華衛琦說:落戶新材料產業功能區,是正確的,也是最合適的選擇。
天府新區新津分區,正以產業的強力脈動,洋溢著全球的激情。
項目為力構筑產業新的增長極點
企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基礎活力細胞,而項目,則是這個活力細胞的動力源泉。要實現尾雁趕超,要實現更多的單打冠軍,新津要做的最基礎的就是:項目,這里包括找項目、建項目、促項目,以及推進項目的盡快投產達產。
5個項目,總投資31.4億元——這是天府新區新津分區,在2013年進入第四季度給出的一個漂亮“豹尾”。
在9月17日的簽約儀式上,這份沉甸甸的簽約成果讓人為之一振:
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建先進環保材料項目;福建省友誼集團有限公司,建設膠粘帶系列生產項目;成都融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建設成都市新材料中小企業孵化園項目;四川波特電氣設備有限公司,建設智能電網成套設備項目;成都邁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設新型環保減震降噪高分子復合材料項目。
這只是產業新津的生動實踐之一。
大抓工業和抓大工業,大抓項目和抓大項目,在此之前已經碩果累累。作為我市新材料產業功能區,目前已經聚集企業(項目)達到70余個,從中國化工西部基地項目到中國中材集團西部新材料基地項目,從雀巢銀鷺食品生產項目到中糧集團成都產業園……
一組數據,足以讓我們看到在當今經濟社會加速發展角逐中新津的爆發力。截至目前,天府新區新津分區內新簽約落戶項目66個,總投資464億元。其中引進美國JM等工業項目40個,總投資341億元;引進匯津總部基地、新材料研究院等總部研發及市場項目8個,總投資約69億元;引進新加坡普洛斯物流基地、澳大利亞嘉民物流基地、香港欣嘉現代物流等物流項目18個,總投資約54億元。
2013年,將力爭實現投產達產重大項目22個,促進建設項目17個,推進已簽約項目盡快開工建設41個。
盡管受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大環境影響,新津卻走出一條昂揚向上的發展曲線——按照建設“成都衛星城”和“城市向東、融入主城、做靚門戶”的思路,圍繞“幸福新津”建設長遠目標,新津大力實施交通先行、產業倍增、兩化互動、治水興水、改革創新、民生提質發展戰略,加快推動產業大發展、城市大變化、民生大改善、作風大轉變。在新津這片發展洼地中,我們感受到的是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產業為主“大抓工業”的頂層設計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統籌考慮項目各層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統攬全局,在最高層次上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一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頂層設計,直接成為這個區域未來發展的關鍵之所在。
發展仍然不夠,發展仍然不足——這是西部、成都面臨的主要問題,同樣也是新津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加力加勁,將天府新區作為新津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引擎,在競相發展的態勢中搶占先機,實現快速度、高質量的發展——這是新津縣委、縣政府的“第一要務”。
做強產業支撐,通過產業支撐發展,來聚集人氣、發展城市——在這一過程中,新津把強化工業主支撐地位放在頂層設計的首位。在堅定發展目標的同時,新津的“一切資源向工業傾斜,一切精力向工業傾斜,一切政策向工業傾斜。”
有了總體思路,還需要配套的措施、還要有執行的到位等。就好比兩個城市,因為高鐵的建設僅僅只需要半個小時就到了,但是下了火車進城回家還需要一個小時甚至兩個小時,這肯定是不行的,還需要在頂層設計過程中考慮到城市內部交通的問題。“同樣,在工業產業發展過程的頂層設計中,除了思路之外,更重要的是針對產業、針對企業、針對項目,我們的具體措施和行動。”
此次簽約落戶的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環保材料項目,就成為新津“大抓工業、大抓項目”這一頂層設計中招商引資項目的具體項目之一。作為行業內全球第三大企業,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MDI為主的系列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是亞太地區最大的MDI制造企業。這里所說的MDI,由異氰酸酯與多元醇及其配合助劑合成的聚氨酯材料,以其優異的性能、繁多的品種、廣闊的用途,在眾多的合成材料中獨樹一幟,成為當今發展速度最快的材料之一。
項目落戶,也填補了該產品在成都布局的空白,“MDI可以廣泛運用于航空航天、國防軍工、建筑及家裝、交通運輸、電器等多個行業產品的表面噴涂材料等。”新津縣縣委常委、副縣長、園區黨工委書記左正洪認為,更關鍵的是,它可以為新材料產業功能區的數十家企業提供原材料等上游產品,為整個新材料產業補上“關鍵的一鏈,同時還必將極大提升整個成都新材料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和發展后勁。”
幫助企業做產品下游銷售規劃,并以此和企業展開聯合招商促進發展;通過整合資源幫助企業開拓市場……一系列的產業配套之舉,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之中。
服務為本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傳遞
從每月的項目工作推進會,到每個季度的企業座談會議制度;從“一對一”服務企業到服務情況目標督查,在推進企業發展過程中新津秉承“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這一工作思路。在這里,服務,不僅僅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行動。
項目招商是否需要加大力度,項目促建是否需要協調督促,項目竣工投產是否順利;還有,鄰里中心建設進展是否遇到問題,污水處理廠項目能否按期投產運行,電力線路遷改能否按期完成……這些都是新津每周縣委常委工作碰頭會需要討論和解決的問題。
服務,不僅僅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行動。重點產業、重點園區、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從項目促建、產業發展到園區建設、要素保障,從大企業大集團培育到中小企業扶持計劃,從技術創新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到兩化融合、兩化互動發展,具體工作更是細化到每一步、每個企業的具體發展政策扶持。
更重要的是,這個推進會,不是在會議室舉行,而是在企業現場召開,“大家群策群力,為企業排憂解難,共同推進企業發展,真正實現‘為企業服務、讓企業滿意’的承諾。”
除了碰頭會之外,每個季度舉行一次的重點企業座談會議,則是新津力促產業發展、主動作為服務企業的又一舉措。
“每個重點企業還有一張聯系卡,對于新津縣來說,這張卡片被形象地比喻為企業的‘派工單’。”左正洪介紹說,按照新津確定的企業“一對一”服務、縣領導包掛服務重點企業機制,他們將園區內所有企業進行整體梳理,按照“四個一批”進行分門別類地有針對性服務,同時針對重點項目,“實施一對一服務機制,就是一個工作人員服務一個企業,這個企業的所有問題都由這個工作人員進行對接”,收集問題之后再由相關政府職能部門進行跟蹤對接服務。“企業有求必應,無需求時則不去打擾和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目前,已經有70多戶企業上了這個一對一服務的花名冊,我們要求每周有企業的進度報表,每周有企業的問題反饋,每周有為企業解決問題的進度通報。”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