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日前,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其中明確了增加資源供應、加快管網和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建設等6大重點任務。在非常規天然氣發展方面,《規劃》提出,頁巖氣將初步實現規?;虡I性生產。值得一提的是,《規劃》還明確了“常規與非常規天然氣開發相結合”的思路,并提出落實頁巖氣產業鼓勵政策,給予頁巖氣更多實質性扶持。分析人士認為,從《規劃》提出的有關目標來看,頁巖氣將成為我國能源開發的重頭戲。
《規劃》對“十二五”期間天然氣發展目標做出明確規定,其中到2015年國產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1760億立方米左右(常規天然氣約1385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約150億-180億立方米;煤層氣地面開發生產約160億立方米),進口天然氣量約935億立方米。到2015年,我國城市和縣城天然氣用氣人口數量約達到2.5億,約占總人口的18%。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新建天然氣管道(含支線)4.4萬公里,新增干線管輸能力約1500億立方米/年;新增儲氣庫工作氣量約220億立方米,約占2015年天然氣消費總量的9%;城市應急和調峰儲氣能力達到15億立方米。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以西氣東輸、川氣東送、陜京線和沿海主干道為大動脈,連接四大進口戰略通道、主要生產區、消費區和儲氣庫的全國主干管網,形成多氣源供應,多方式調峰,平穩安全的供氣格局。
規劃在改革層面提出促進天然氣上、中、下游發展路徑。
在上游和管道輸配領域,以頁巖氣探礦權招標試點,推動上游市場化改革;在管輸和配氣領域以新疆煤制氣外輸管道為試點,探索天然氣管輸、配氣服務與天然氣供應業務分離的有效途徑;制定合理的管輸價格標準,引導企業降低投資成本和造價。
在天然氣下游,規劃稱將繼續完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變化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加快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比價關系,充分發揮價格在調節供求關系中的杠桿作用,并為天然氣價格最終市場化奠定基礎。
“規劃強調天然氣價格回歸市場供需關系,這是亮點之一。”上述中石油規劃院專家說。
此外,規劃提出研究建立上中下游價格聯動機制,研究推行天然氣季節差價和可中斷氣價等差別性氣價政策,研究建立國家級天然氣交易市場問題。
去年底,國家在廣東、廣西試行“市場凈回值法”定價,為市場化改革鋪路。12月1日,北京市發改委提高居民天然氣價格,每立方米上調0.23元。
天然氣定價機制已經多年研究,等待全國推廣的時機出現。我國現行天然氣定價機制為國家調控下的成本加成定價方法。天然氣價格分為出廠價、管輸費、城市門站價和終端用戶價四個環節,定價以行政為主市場為輔,由政府部門根據生產與供應成本再加合理利潤確定。
隨著供氣方式變化、氣源增加,終端用戶難以區分天然氣來源和流向,按原有機制分別制定出廠和管輸價格已不能適應形勢變化。
《規劃》明確了“常規與非常規天然氣開發相結合”的思路,并提出落實頁巖氣產業鼓勵政策,給予頁巖氣更多實質性扶持。
根據《規劃》,頁巖氣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探明頁巖氣地質儲量6000億立方米,可采儲量2000億立方米,頁巖氣產量65億立方米?;就瓿扇珖搸r氣資源潛力調查與評價,攻克頁巖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
《規劃》提出,要開展全國頁巖氣資源潛力調查與評價,優選一批頁巖氣遠景區和有利目標區。頁巖氣勘探開發以四川、重慶、貴州、湖南、湖北、云南為重點,建設長寧、威遠、昭通、富順-永川、鄂西渝東、川西-閬中、川東北、延安等19個頁巖氣勘探開發區,初步實現頁巖氣規模化商業性生產。
《規劃》還提出,要落實頁巖氣產業鼓勵政策。即,將頁巖氣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加以培育和引導,推進頁巖氣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強頁巖氣勘探開發活動的監督管理,推動頁巖氣科學發展。參照煤層氣政策,研究制定具體的頁巖氣財政補貼等支持政策;依法取得頁巖氣探礦權、采礦權的礦業權人或探礦權、采礦權申請人可按照相關規定申請減免頁巖氣探礦權和采礦權使用費;對頁巖氣勘探開發等鼓勵類項目下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自用設備(包括隨設備進口的技術),按有關規定免征關稅;頁巖氣出廠價格實行市場定價;優先用地審批。
另外,《規劃》還強調,完善頁巖氣輸送基礎設施,將頁巖氣輸入天然氣管網;研究制定《頁巖氣主要裝備自主化專項規劃》。同時,著手編制相應的頁巖氣技術標準和規范,并加快培育專業化技術服務公司等。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