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2013年1-8月,我國橡膠輪胎外胎產量為62201萬條,同比增長6.9%。與前幾年相比,我國輪胎行業產品結構不合理,原創技術少,企業數量增加,市場競爭無序化。專家稱,我國輪胎行業已進入“微增長”時期。
專家預測,“微增長”將導致輪胎行業出現3個問題:一是產能結構性過剩問題凸顯,特別是普通型輪胎結構性過剩,產能無序擴張,造成資源浪費,影響產業結構調整,導致惡性競爭;二是企業成本持續上升,運輸、環保、人工、水電氣等費用不斷增加;三是導致天然橡膠價格波動加大,給企業經營帶來困難。
有分析認為,2013年國內外市場需求略有擴大,“微增長”或許會變為中低速增長,但近幾年市場低迷狀況不可能徹底改變。但從長遠來看,我國汽車產銷量連續4年居世界第一,人均汽車保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汽車消費潛力較大。
“微增長”倒逼輪胎行業轉型升級。生產綠色輪胎,依靠科技創新實現高端化發展,是輪胎行業走出低谷的必由之路,具體一要淘汰落后產能,實現產品高端化;二要實現裝備高端化,引進工業機器人技術,推動輪胎生產自動化、智能化發展;三要實現市場高端化,圍繞產品拓展服務。
推進綠色輪胎產業化,可以應對歐盟輪胎標簽法的實施,帶動我國輪胎行業整體轉型升級。
據測算,我國卡車輪胎全部換成無內胎輪胎,每年可節油14億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10萬噸,節省生膠12萬噸。我國將制定《綠色輪胎行業自律標準》并設立綠色輪胎技術支持中心,形成一整套綠色輪胎生產工藝和標準化生產模式,建立輪胎分級制度。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