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日前,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發布了“我國焦化行業的運行狀況及工作建議”的報告。報告指出,由于國內焦炭產量高速增長,焦炭價格下跌,焦化行業再陷全行業虧損困局,行業扭虧增盈任務艱巨。
需求拉動焦炭產量快速增長
近日,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第六屆會員(理事)大會在北京順利召開。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會長黃金干指出,今年以來,受鋼鐵等行業需求拉動,我國焦化行業生產和消費均保持了較高增長。
數據顯示,1-9月,我國粗鋼和生鐵產量分別達到58738萬噸和53963萬噸,同比分別增長8.0%和6.9%。其中,9月份的粗鋼和生鐵產量分別增長11%和11.2%。
受鋼鐵行業增產拉動,我國焦炭產量也保持了較快的增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月份我國焦炭累計產量達35627萬噸,同比增長8.2%。其中,9月份焦炭產量達4029萬噸,同比增長14.6%,再次出現高速增長。
黃金干預計,2013年全年我國粗鋼和生鐵產量分別將達到7.8億噸和7.3億噸。與之相對應地是,焦炭的產量有可能突破4.7億噸,同比增速再達6%以上。
與此同時,我國焦炭出口量也呈現恢復性增長。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1-9月,我國累計出口焦炭272萬噸,同比增長2.16倍。
不過,黃金干也明確指出,盡管我國取消了焦炭40%的出口關稅和配額許可證的出口限制,但高企的生產成本和價格倒掛,使得我國焦炭出口優勢已不復存在,雖出口增速出現恢復性增長,但出口數量仍將極為有限。
“從國內外焦炭市場環境分析來看,我國焦炭出口市場難有大的期待,但化產品精深加工的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將大有作為”。
經濟效益下滑焦化行業再現全行業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近年來國家一直在強調要淘汰落后產能,但焦化行業的新增產能卻在不斷釋放。據悉,今年以來,工信部對山西、山東、內蒙、河北等10省區、50個焦化企業的1730.3萬噸落后焦炭產能進行了淘汰,但新增產能卻在斷地投產。
相關統計顯示,2013年以來有20套、處理能力達2915t/h干熄焦裝置投入生產。另外,隨著一批企業的聯合重組或產能置換,約有37座、產能約2340萬噸的新焦爐建成投產。
產能過剩、產量高增、生產成本高企,使得焦化行業的經濟效益再度“滑波”。相關數據顯示,1-5月,焦化行業累計實現利潤近18億元,同比增長約1.4倍,已超過去年全年的盈利水平。
不過,從6月份至今,在連續4個月的鋼鐵高增產拉動下,焦炭產量超過鋼鐵以更高的速度增產。數據顯示,6月份焦炭日產量曾創下136.8萬噸/日的歷史最高記錄,7-8月,仍連續保持了126萬噸/日以上的較高日產,9月份再次突破134萬噸的日產水平。
“焦炭產銷量上去了,但價格卻下來了,全行業再現虧損困局”,黃金干直言。
數據顯示,今年1-8月焦化全行業已累計虧損4億元,行業虧損面已高達48.0%。其中,8月份虧損額高約達8億多元;6-8月份焦化行業規模以上煉焦生產企業已經累計虧損近14億元。
“一批多年來保持較好盈利水平的企業,也開始陷入虧損困局,焦化行業扭虧增盈任務艱巨”,黃金干指出。
其還指出,焦化行業產能過剩已成為“難以邁過去的坎”,長遠看來看產能過剩也將成為常態,但“以銷定產,按合同組織生產,按市場需求控制生產總量,不斷增強企業競爭力,拓寬市場空間,這是每個企業以后必須要把握的”。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