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1月9日,山東省政府正式決定,不再核準新建煉油產能,并力爭用5年時間,有效化解煉油行業的過剩產能。
記者獲悉,目前山東有大小63家地方煉廠,是全國地煉企業最集中地區,也是產能最大的區域,截至2013年年底山東地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達1.1億噸/年,而此前有機構預測,2014年山東地煉還將迎來史上最高產能擴張局面,新增產能將達到5200萬噸/年。
金銀島分析師石琳琳認為,由于原料無法滿足,2012年山東地煉產能利用率僅為55.1%,2013年甚至僅維持在40%上下,因此停批新建產能一定會加速地煉產能的整合,“但中央政府應基于公平原則,盡早給予那些達標企業以原油、成品油資質和配額,以滿足它們正常的生產需要?!睋嘎?,雖然2013年業內即傳出有多家山東地煉企業將獲得石油進出口資質,并拿下每年2000余萬噸原油進口配額,然而時至今日,尚未見到中央政府有實質性動作。
多位石油業資深人士稱,隨著產能過剩問題凸顯,山東地煉企業會更加急迫地謀求成品油出口權,“要么集體降低開工率,要么大規模出口。”
“中國煉油產能肯定已經過剩了,過去央企動輒85%以上開工率的日子將不再,”有石油央企總部人士坦言,“因此今后市場拼搶的是服務、質量、價格等細功夫,成品油市場競爭將真正展開?!?/p>
山東停批煉油產能
“不擴建,意味著錯過油品升級等市場機遇,最終被市場淘汰;而擴建后卻無法開工,企業又將面臨巨大的成本”
同時被山東省政府停批的還有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輪胎等多個行業的新建產能。這是國務院發布《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后,山東省政府最新的表態。
截至2013年年底,山東地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達1.1億噸/年,催化加工能力達4387萬噸/年及焦化加工能力4145萬噸/年,加氫裝置達至5160萬噸/年;而且2014年山東地煉企業的產能預計還將猛增5200萬噸。這意味著僅2014年山東地煉一次加工能力仍將提升近50%,并使自己總煉油能力占據全國20%以上,“雖然很多裝置還不配套,但是這還是山東首次占據如此巨大的份額?!鄙鲜鍪脱肫笕耸糠Q。
然而,與巨大規模不相適應的是這些企業極低的開工率。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山東地煉開工率僅為55.1%,遠遠低于中石油、中石化開工率80%以上的水平;而且“自2013年起,由于市場需求不旺,地煉開工率一直維持在40%上下,最低時甚至只有35%?!?/p>
新建產能的巨大投資與企業極低的開工率之間的反差,令很多地煉企業叫苦不迭。2013年7月1日起,柴油國III標準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而2014年起,全國汽油也將迎來“國IV時代”,升級時間表如此緊迫,山東地煉壓力巨大。息旺能源數據顯示,如果安裝一套30萬-50萬噸/年的加氫脫硫裝置,成本為7000萬元以上;如果是150萬噸/年的脫硫裝置,更高達2億-3億元人民幣。
“不擴建,意味著錯過油品升級等市場機遇,最終被市場淘汰;而擴建后卻無法開工,企業又將面臨巨大的成本。”有山東地煉負責人說。
為了不被市場淘汰,多家山東地煉企業通過銀行借貸等方式募集資金,并背上了巨大債務負擔。然而2014年后再希望通過借貸方式完成擴建,也沒有機會了——“此次我省要求,今后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違規核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不得辦理土地(海域)供應、能評、環評審批和新增授信等手續,質監部門不予辦理生產許可,堅決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合理控制產能規模。”山東媒體大眾日報稱。
博弈進出口權
“(未來國內煉廠)要么集體降低開工率,要么大規模出口?!?/p>
山東地煉只是中國煉油業的縮影,中國煉油能力整體過剩已是事實。
息旺能源預計,至2015年年末開工率持穩的情況下,中國的汽油出口能力(剩余產能)將可能從目前的約500萬噸/年增長到800萬-1000萬噸/年,柴油可能超過1500萬噸/年,分別僅占到其產量的約10%和7%。
既然煉油產能過剩,既然中央已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那么市場的作用就必須允許發揮“(未來國內煉廠)要么集體降低開工率、要么降價促銷,再要么大規模出口。”息旺能源研究總監李莉說。
“截至2012年底中國一次煉油總能力達到6.4億噸,隨著湛江中科石化等在建產能的陸續投產,到2015年一次煉油能力將達到7.5億噸。”李莉稱。
2013年,央企中石化為化解自身煉油能力過剩的矛盾,于2013年一季度和2013年12月兩次大規模向東南亞市場出口柴油,雖然總量僅在百萬噸上下,但卻引發東南亞市場劇烈波動。
息旺能源數據顯示,自2012年10月以來,中國的柴油出口量就在不斷地增大,不但逐月環比增加,而且較前年同期也有了驚人的漲幅:10月14.4萬噸,同比增長9.1%;11月30萬噸,同比增長123.9%;12月36萬噸,同比增長490.2%;2013年1月38萬噸,同比增加295.8%;2月25萬噸,同比增長242.5%;3月42萬噸,同比更增長650%。
隨著中國柴油出口的大幅增加,新加坡柴油市場均價也持續走低,從最初的130.27美元/桶滑落至2013年4月的117.19美元/桶,跌幅達11.2%左右。
多位石化業內人士認為,中石化向東南亞市場拋售柴油,既可解煉油產能過剩之憂,更可保住國內成品油價格的持續堅挺,而且還能達到打擊競爭對手的作用,“畢竟開工率是考察一個煉油企業生產經營狀態的重要指標,而出口成品油卻只有兩大集團所有。”
隨著山東省府停批令下達,地煉企業謀求原油成品油進出口的沖動大大增加。
2013年中期,石油業內即傳聞有四家山東地煉企業將獲得由商務部頒發的原油、成品油進出口資質,并直言2013年底即可獲得總數量達2200萬噸/年的原油進口額度。
然而直至今日,仍未見到商務部的“定論”,這引起了多位石油業內人士的疑慮和追問。
“中央政府應基于公平原則,盡早給予那些達標企業以原油、成品油資質和配額,以滿足它們正常的生產需要?!笔樟照f。
最新消息稱,在山東省政府方面支持下,一些地煉企業代表近日再次赴京游說,希望商務部能盡快向它們頒發石油進出口資質?!跋裆綎|墾利等企業,一旦獲得進出口資質,一定會用足政策空間,在這方面國企顯然不如民企靈活?!鄙鲜鍪脱肫笕耸糠Q。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