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很久很久以前……”這個童話的標準開頭,同樣適用于中俄天然氣管道的談判。從1994年中俄兩國簽訂天然氣管道修建備忘錄開始,中俄之間就天然氣管道開始了艱苦的談判,但是20年過去了,中俄管道最終協議依然沒有簽署,童話也尚未變成現實。
近日有消息傳出中俄之間即將達成天然氣管道價格協議,俄羅斯天然氣在到達中國邊境時的價格是10-11美元/mmBtu。但筆者以為這個價格信息或并不準確,10美元/mmbtu的價格約合360美元/千立方米;而中國一直堅持從俄進口天然氣價格應比照從土庫曼進口的價格(這個價格約為200美元/千立方米)。事實上,10-11美元/mmbtu也是俄方在談判中的報價,與中方所能接受的價格距離甚遠。所以這要么是談判方釋放出的煙幕彈,要么是報道者混淆了俄方的報價和談判達成的價格。
盡管如此,談判有所進展的可能還是很大的。來自美國頁巖氣的壓力已經讓俄羅斯在西方市場頻頻受挫,迫使俄羅斯不得不更加重視東方市場。
起初,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下稱“俄氣”)對美國的頁巖氣革命進行了評估,得出的結論認為這是一系列的投機泡沫,在短期內這個泡沫就會因為頁巖氣被抽取殆盡而破裂。但是,隨著美國頁巖氣開發的不斷深入,產量不斷增加,俄羅斯在歐洲天然氣市場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返。
在歷史上,俄氣主要通過管道從西西伯利亞向歐洲運輸天然氣,占總產量25%的天然氣運往歐洲,其收入占總收入的75%。俄氣對國內消費者的交叉補貼政策使其很難抬高天然氣價格。最近,俄氣大力投資了博瓦年科沃氣田和北溪天然氣管線來支持對歐洲的供應,還投資了南溪以保證其運輸安全。然而,隨著美國頁巖氣革命的溢出效應不斷顯現,來自美國的廉價煤炭、替代性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歐洲排放交易體系的失敗導致歐洲天然氣需求低迷。更加糟糕的是,俄氣對石油指數和長期協議的堅持意味著在歐洲天然氣市場的份額正逐漸減少,其在歐盟27國天然氣進口中的份額降至2011年的34%,這個數據還在不斷下降。在2012年,俄羅斯作為歐盟最大管道天然氣進口來源國的桂冠甚至被挪威取代。而由于誤判美國頁巖氣革命的成功,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總裁米勒也受到了總統普京的嚴厲批評。
在此背景下,俄羅斯便不能在中俄管道問題上再拖下去,開始管道建設才是解決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問題的最佳方案。
不過,俄羅斯的主要顧慮在于成本問題,他們希望更高的價格可以減少項目的風險。根據最近的情況來看,俄氣可能會由恰揚金斯克氣田和薩哈林氣田向中國供應天然氣。恰揚金斯克產出的天然氣將會通過“西伯利亞力量”、“亞庫塔—哈巴羅夫斯克—符拉迪沃斯克”管道運輸,運輸里程長達3200公里,預計將于2017年末完工。隨后該管線將向西延伸至科威庫塔。根據俄氣集團目前的估算,開發恰揚金斯克氣田、建設管道等工程的總成本約為460億美元,僅管道建設一項會花費約800萬美元/公里。而俄羅斯的一些分析家則認為其實際成本將超過650億美元。
而選擇更好的合作模式,比如讓中國介入俄羅斯天然氣上游的開發和管道的建設,在減小風險的同時,也能減少雙方在出口價格上的差距。
事實上,中俄天然氣合作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就在去年,中石油和俄羅斯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商諾瓦泰克公司簽訂協議,收購亞馬爾LNG項目的20%權益,并參與開發亞馬爾半島的LNG項目,預計2017年投產。而擁有了LNG出口設施就意味著能夠與中國簽訂輸氣管道協議,這是具有很大現實意義的。如果只是未來給LNG出口設施供氣,建造向東部市場出口的管道將毫無收益可言,但如果同時給中國每年供氣380億立方米,那就是另一回事。
還有一點我們應該清楚,東部管道建設對于俄羅斯而言只是其振興遠東地區戰略的一部分。在過去的30年里,俄羅斯政府曾經有過許多開發計劃以發展遠東經濟、承諾投入巨資,但是都在2~3年內宣告失敗,這往往是由于政府缺乏足夠的資金。目前,俄羅斯設立了聯邦政府委員會和遠東地區發展部,意圖再次振興俄羅斯的東部。也許我們可以再一次地對俄羅斯政府的開發計劃保持懷疑態度,但更重要的問題在于中俄之間可以探索在俄羅斯遠東振興的大框架下,以管道建設為領頭羊,實現更多的合作。
在全球能源格局大變化中,中俄天然氣合作可能是俄羅斯天然氣工業最后的機會。時間在中國一邊,我們期待著童話變成現實。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