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在財政部等四部委出臺新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后,地方版的配套措施將陸續出臺。但在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同時,卻出現地方過度保護現象,新能源車企基本上只能在省內自產自銷。財政部等四部委近日在公布第二批試點城市名單的同時,也明確提出了要破除新能源汽車地方保護的要求。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對節能減排、改善環境意義重大,但作為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無法繞過技術不夠成熟、產業發展不充分、產品性價比不足以與傳統能源汽車競爭、充電等基礎設施亟待建設等一系列問題,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只能循序漸進,在有條件的城市開展示范應用。
但試點城市的實踐卻難盡人意,地方保護主義大行其道。不僅地方配套補貼厚此薄彼,甚至在中央財政補貼的分配上,地方政府按照當地企業的要求設置進入門檻,讓中央財政落入本地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腰包。新能源汽車銷售的尷尬現實是,北京的電動車很難打入南方市場,深圳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一直北上無門。而重慶、河南等地無一不是將地方補貼發放給當地企業。新能源車企根本無法將產品推廣到全國市場。
各省市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推廣以及補貼政策都帶有濃厚的地方支持色彩,甚至在新能源汽車項目的設立和股權結構上都和政府保持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重慶之于長安,深圳之于比亞迪、武漢之于東風、安徽之于奇瑞等等都是如此,在地方采購上,這些企業往往成為座上賓。此外,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十二五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目標,從政府本身來說,大量引入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對手,會對本地車企生態造成沖擊。
所以,欲化解地方保護主義堅冰,根本在于國家有關部委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要做到公平公正。首先,部委要明確補貼的范圍,督促檢查地方政府的執行情況,對地方政府設立地方目錄來限制外地車企的隱形保護給予堅決制止和整改。要通過社會輿論限制地方保護主義在新能源汽車推廣上的空間和市場。
其次,建立統一的新能源汽車交易市場,真正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把市場的還給市場,政府把該管的管好。新能源汽車發展關鍵不在統一補貼,而在于政府主動推動配套設施的建設,形成真正有效的市場機制,并支持企業尋求更可靠的商業模式。
第三,參照歐美新能源汽車市場,探索較為成熟的補貼或稅收減免方式。可考慮改變原有的財政資金補貼方式,直接將補貼發放給車企,維護企業的公平競爭。對于消費者,可通過稅收減免來進行必要的優惠和政策引導。
第四,新能源汽車標準要盡快統一。企業采取不同的設施,會造成標準的不統一,導致充電樁、電池等等一系列開發的重復勞動和巨大研發成本。這些基礎配套設施標準的不統一,會導致新能源汽車不僅無法走出國門,甚至省門都難以駛出去。
當然,對于新能源汽車,重要的仍是市場培育,可以通過多種政策組合來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在補貼和減稅的同時,可考慮給予新能源汽車優惠貸款、高速路收費優惠,以及在限購城市車牌的獲取上給予更大機會。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