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一石激起千層浪。
2月19日,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全體董事審議并一致通過《啟動中國石化銷售業務重組、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的議案》,同意中國石化在油品銷售業務板塊現有資產、負債進行審計、評估的基礎上進行重組,同時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社會和民營資本持股比例將根據市場情況確定。消息一出,輿論沸騰。
觀察家們認為,中國石化這類“高大上”的能源央企向社會和民營資本伸出橄欖枝,意味著“紙上談兵”的國企改革已正式上路,示范效應強烈,意義深遠。
按照加油站數量計,中國石化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成品油供應商。成品油銷售業務在中國石化主營業務中,盈利能力較強、資產回報率較高。
從我國石油發展產業鏈來看,石油消費終端開放程度最高,中石化、中石油兩大巨頭控制的加油站數量僅占50%左右,成品油消費競爭屬性已定,未來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油源。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能源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王震告訴記者,中國石化并非摸著石頭過河,在此之前,該公司與殼牌、埃克森美孚等公司已在成品油銷售業務上展開合作。王震強調,當前的成品油銷售已不再是單純的搶占加油站,地盤再大,沒有油源做保障也不行。此外,成品油銷售業務技術含量低,利潤也薄,主要依靠銷售數量和精細化管理實現利潤。引入民間資本,有助于中石化提高運營效率,提升盈利能力。而對其他有意加入的資本,與中石化合作將有助于改善管理,確保油源。
王震認為,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只是第一步,各方將采取何種合作模式,在哪些領域放開,將決定混合所有制模式能夠發揮的效能。
事實上,開放下游也是順應中國石化戰略調整的合理行動。從中國石化近兩年發展脈絡看,著力彌補上游“短板”,加速業務板塊的重組,充分整合公司的優勢資源,已成為其增強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和競爭力的核心手段。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將有利于通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盤活資本,引導資金投向優勢重點領域。
中國石化在全國擁有3萬多座加油站,擁有完善的成品油銷售網絡。中國石化股份公司2012年度報告顯示,成品油營銷及分銷板塊當年實現經營收益427億元。而在互聯網金融的強勢影響下,中國石化會否與諸如百度、騰訊這類互聯網精英合作,也引發了部分業界人士的猜想:加油實現微信支付,便利店超市成物流中轉站,實現O2O模式。在優勢互補的前提下,這類猜想不無實現可能。
事實上,中石油西氣東輸三線項目就已開始引入社會資本,無論是成品油銷售板塊,還是油氣管網建設領域向社會和民營資本的開放,都還只是能源行業改革的初步嘗試。
可以預見的是,在自上而下的濃烈改革期待中,能源行業不會淺嘗輒止,中國石化只是開了個好頭。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