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由于人口增長、城市化和消費模式的改變,世界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但為了生產足夠的能源來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會給本已經日漸減少的水資源帶來更大壓力。如何采取有效策略,處理水與能源之間相輔相成又相互制約的關系、確保人類在水和能源方面都能夠擁有可持續的前景?這是《2014年聯合國世界水發展報告》所關注的焦點。
《聯合國世界水發展報告》是組成聯合國“世界水機制”的31個聯合國實體與36個國際合作伙伴集體努力的結果。報告的撰寫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屬下的世界水評估項目進行。在2012年以前,報告每三年發布一次,從2014年開始,報告將每年發布,以便及時提供有關世界水資源狀況的準確評估,同時引起世界關注水資源問題的某個方面。
《2014年世界水發展報告》重點關注水與能源管理之間相互依賴的關系。一方面,水的提取、運輸和處理需要消耗能源,但能源的生產以及化石能源的開采也需要使用水。
報告的主要作者理查德·康納(Richard Connor)指出,實際上,水與能源都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發展挑戰。
康納:“全世界有13億人缺乏電力,其中95%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亞洲的發展中國家。有26億人仍在使用傳統能源,包括煤炭和木材、牛糞等生物質能源做飯、取暖。全世界有7億7000多萬人缺乏改善過的水源。缺乏供水的地區常常與缺乏電力的地區相重合,這從另一個角度顯示了水與能源之間的關聯。”
目前能源生產消耗了全世界水攝取量的15%,但對能源需求的增長將導致這一比例到2035年增長到20%。
康納:“在全球范圍內,到2035年對能源的需求將增長三分之一,同期對電力的需求增幅更大,達70%。如此大的增幅將對已經有限的水資源造成巨大壓力。由于能源需求的增長,在好多個國家都出現了能源生產跟其他部門和環境之間對水的爭奪。”
報告指出,現在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地下水儲量正在萎縮。地下水的抽取正在以每年1%到2%的速度增長。全世界地下水已經有20%被過度利用,在有的地方地下水被過度利用的規模很大。到2030年,將有23億人生活在嚴重缺水地區,集中在北非、中東和南亞。
康納:“生產幾乎所有類型的能源都需要消耗水,無論是熱電,還是生物燃料以及水電的生產。水事實上是能源生產的一種限制性因素。能源生產方面的決策必須考慮到水資源的限制,以及其他部門對水的需求,包括農業、城市、工業以及維持健康的生態系統所需的水,但現在的情形并不是這樣的。”
《2014年世界水發展報告》指出,全球能源組合的演變,也就是說所使用的能源當中不同類型的能源的比例將最終決定能源部門對水資源和其他用水部門的影響。現在各國為滿足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所采取的措施將決定著未來淡水資源的可持續性。
報告的主要作者康納指出,世界的能源格局的確正在改變,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在擴大,例如在2000年到2010年之間,全世界風能和太陽能的生產分別增長了27%和42%。但全球化石能源占主體的格局將持續到2035年,之后可再生能源才能占上風。
康納:“熱電占了全球電力生產的80%,這是一個用水大戶。在美國和幾個西歐國家,有15%的水被用于生產熱電。熱電生產對水的消耗主要取決于冷卻技術的選擇,而不在于燃料是煤炭、天然氣、核能還是油料。水電也依賴于豐富的水資源供應。全球目前15%的電力來自水電,而且水電在全世界都被當作一種主要的可再生能源而正在擴大規模,這樣做會造成在不同的用水部門以及與環境之間對水資源的競爭。從水的角度而言,最可持續的能源是風能和太陽能,但這兩種能源存在間歇性,需要補充以及其他能源,而那些能源需要消耗水。”
為促進水與能源領域的可持續前景,報告提出的建議之一是修改水和能源的定價機制,使它們的售價正確反映成本和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促進各領域都節約用水。
報告還提出,能夠綜合水與電力生產的系統是這兩個領域可持續前景的關鍵。例如在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的一些發電廠集海水淡化和能源生產于一身,“一箭雙雕”地解決了問題。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廢水的循環利用中生產能源,也就是說將廢水當中所含的有機物質用于生產富含甲烷的沼氣。例如在智利,一家污水廠處理了圣地亞哥所產生的一半的廢水,在此過程中生產出2400萬立方米沼氣,供應了10萬居民使用。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