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雖然3月份苯乙烯市場噸價漲幅達到500~800元,但目前市場仍處于低位。有市場消息顯示,未來苯乙烯仍有不少新增產能,在苯乙烯原料和銷路都尚不順暢的情況下,隨著新增產能的釋放,后市仍難樂觀。
我國曾是苯乙烯進口大國。從2005年開始,全國緊鑼密鼓地拉開苯乙烯建設的序幕,產能持續增長,需求也同步增加,但鑒于國內企業開工率不足以及國外產品價格等方面的優勢,我國每年仍需要進口300多萬噸的苯乙烯,市場缺口巨大。雖然原料純苯、乙烯價格走低,但苯乙烯價格一直堅挺,甚至一度創出5年新高。生產企業獲利頗豐,噸利潤最高達到幾千元,引起市場廣泛關注。苯乙烯也因此成為投資熱點,繼而引發一波建設潮。
截至目前,我國有苯乙烯生產企業37家,總產能在730萬噸/年。據不完全統計,未來3~4年內,中國苯乙烯產能仍處于高速增長階段,新建、擴能、擬建的苯乙烯裝置總產能在686.5萬~690.5萬噸附近,或將于2017年突破千萬噸大關。
這些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等經濟較發達的地域,華東產能有470萬~472萬噸/年,約占新增產能總量的68.41%。隨著中西部開發的不斷深化,苯乙烯裝置產能也正在往中西部轉移,呈現出多點開花的局面。
筆者認為,進口苯乙烯仍有其獨特的優勢,比如付款方式、工廠對原料的適應性、工廠的性質等等,因此新增國產苯乙烯短期內難以擠占進口苯乙烯的市場份額,爭取市場還需要激烈廝殺,完全取代前路漫漫。
而國內下游丁苯橡膠、ABS等產品一直處于低迷狀態,需求無法快速啟動。因此,未來新增產能即便只有一半裝置建成投產,也無疑將造成苯乙烯供應飽和甚至產能過剩。況且從原料來看,今年石油苯新增裝置投產將超過23萬噸,新上加氫苯裝置產能在100萬噸左右,除去檢修等因素,增加產量不足百萬噸,增幅顯然要低于苯乙烯,純苯市場缺口將進一步增加。原料和銷路問題無疑在成本和價格上對苯乙烯形成重壓。
綜上所述,新產能的釋放將對后市產生巨大影響,若無特大利好,苯乙烯或將在震蕩中徘徊在低迷走勢里。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