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央行“定點”降準及中國4月匯豐PMI扭轉連續5月頹勢,適度改善了國內商品期市悲觀的情緒,而憑借部分企業生產裝置檢修的偏多因素,甲醇期貨擺脫上周陰跌態勢,本周(4月21-25日)維持偏強格局。截至24日,主力1409合約小幅收高2.15%至2753元/噸,基本收復了22日的跌幅。不過考慮到未來供給面較為寬松的態勢將長期存在,甲醇期價反彈的持續性會較差。
海外裝置重啟產能“泄洪”沖擊國內
2014年以來,引發全球地緣政治危機的“火藥桶”已從中東轉移至烏克蘭,因此隨著生產高峰季的到來,中東地區的天然氣制甲醇生產裝置基本自3月開始就維持高負荷運轉狀態,對外供應的貨源也較為充足。除了中東以外,馬來西亞多套裝置產能投放也導致運往中國的甲醇船貨與日俱增。年前的稀缺因素消散導致甲醇CFR中國主港報價持續回落,并且誘發沿海地區甲醇貿易商進口積極性回升。據統計,截至4月17日當周,國內華東和華南兩大港口甲醇庫存分別上升至19萬噸和11.6萬噸,分別較年初時增長20.25%和70.59%。而隨著前期海外陸續發運的船貨于4月末到港,預計4月中國甲醇進口量有望突破30萬噸。這其中來自于伊朗裝運就大約有20萬噸船貨,而馬來西亞則會有9萬噸左右的貨源發至中國。可以預見,未來國內華東和華南兩大港口甲醇庫存仍有進一步回升的空間,這將繼續抑制外盤甲醇價格并傳導至國內市場,弱化甲醇期價的反彈動力。
國內多套裝置陸續重啟供應量將大增
不僅外部甲醇供應壓力巨大,國內市場甲醇產能釋放量也很大。據了解,鶴壁、國宏、定州天鷺、明水大化等多套甲醇生產裝置已于近日陸續重啟,未來全國甲醇企業高開工率狀態將變為常態,供應量將進一步增加。截至上周末(18日),國內甲醇企業平均開工率繼續保持升勢,周環比增加4.64%至63.54%。從3月國內精甲醇產量275萬噸的水平來看,同比增速已達到12.59%,預計4月和5月精甲醇產量和增速將再上一個臺階。
下游需求難以消化供應增量
面對洶涌如潮的甲醇產能釋放,下游傳統需求和新興需求的微弱力量無法消化如此規模的新增供應量。就目前下游企業采購情況來看,積極性并不高。由于5、6月將迎來南方梅雨季節,人造板生產會受到顯著影響,傳統下游中的龍頭品種甲醛需求勢必會削弱。與此同時,在需求不濟的情況下,二甲醚市場走勢也較為堪憂,其理論利潤率水平已接近年內低點,對甲醇價格支撐孱弱。
而對于新型下游甲醇制烯烴來說,市場頻傳會在4月展開裝置檢修計劃。其中神華寧煤PP裝置、河南中原石化20萬噸MTO裝置、寧波禾元40萬噸PP裝置均已開始檢修。
受制于下游終端需求轉入淡季,加之供應端壓力增加,預計后期甲醇期現貨價格均將弱勢,分析近3年甲醇價格的走勢可以看出,在5、6月下跌概率較大。投資者應以逢高沽空為宜。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