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國內華北、華中、華東尿素主產區出廠價繼3月底跌破1500元(噸價,下同)之后,頹勢未改,本周再破1400元,形勢岌岌可危。然而,這在行業人看來,即在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不難解釋,尿素產能過剩已是老生常談。自2008年以來,尿素平均每年500萬噸左右的新增產能,已將產業逼至必須優勝劣汰的地步了。但由于這種淘汰機制難以形成,常年來只能靠政策調控及徘徊在成本線邊緣賴以為生。如今,國內尿素低端報價即將跌至1350元,卻未看到政策傾斜或可能的地方自救,算是意料之外了。面對今年尿素市場種種反常現象,業內不得不重新討論產能淘汰話題。
行業凸顯失衡局面
尿素產業走到如今的窘境并非偶然。作為重要的農資產品,門檻不高,長久以來廣受投資者追捧。企業裝置規模從以前年產不到10萬噸發展到如今單套裝置超百萬噸水平;國內供銷局面也從需要進口發展到產量過剩尋求出口。產業的巨變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近幾年一方面新增產能不斷增加;另一方面缺少退出機制管理老舊產能。不得不承認,全國多于200家的尿素裝置年產能已超8000萬噸,供應過剩不言而喻。雖然價格競爭以及地域限制,將尿素裝置開工率控制在80%左右,但仍使有限的內需市場難以承受。特別是今年出口受挫,這種失衡局面愈發凸顯,以至于當前尿素價格持續走低,河北、山西尿素出廠價甚至不足1400元。如果沒有政策干預,新疆、內蒙古的新廠會憑借成本優勢繼續打壓華北、華中以及華東的尿素價格,屆時會有越來越多的工廠因虧損停車,直到市場供求達到暫時平衡。據悉,本周尿素企業開工率已回落至65%。
國際尿素繼續被看空
上周FMB會議在京召開,眾多業內人士針對尿素二季度貿易形勢進行了著重討論。從大家的情緒來看,后期尿素外貿前景尚不樂觀。至少以目前外商急于賣空5月尿素期貨的做法判斷,此時價格還未觸底,而且貿易商仍有心觀望并繼續壓價。
理由很簡單,2014年中國尿素出口政策不但沒能緩解農業淡季內銷壓力,反而成為國際市場競價的參考標桿。本來想以離岸價作為國內定價標桿的思路,最終使尿素出口無價可依。由于國內尿素市場過早進入跌價期,而且供應過剩的根本矛盾難解,業內信心喪失殆盡,以至于在印度及東南亞等國招標中,國際尿素價格只落得個無序競爭的下場。剛進入4月中旬,中國尿素離岸價已跌至293美元,倒推出廠價,正好吻合華北地區1360~1400元的實際成交價。國內現階段尿素報價確實成為外商新訂單的參考標準。總之,不論國際走勢如何,在沒有解決自身內銷供求矛盾之前,尿素出口只能是任由外商壓價的不平等交易。
產業自救“被停車”
綜上所述,無論從內銷壓力還是從外貿受挫分析,尿素產能過剩必然是首當其沖的原因。或許往年產業可以通過淡季停車減產的方式渡過一時的價格低谷期,但今年尿素跌價幅度之大已超出了人們的預期。特別是在內蒙古、新疆大量低價貨源的沖擊下,尿素價格難以站穩。簡而言之,以往只是廠家與經銷商的價格博弈,如今又摻雜了新舊廠家間的價格競爭。在尿素供應過剩的市場背景下,流通企業確信后期尿素不可能出現缺貨的情況,更沒必要提前備貨。于是,本應開始的夏季備肥難以啟動,內需被進一步看空。事實上,此番廠家之間的價格戰已經可以判斷為搶奪市場份額的行為,也可看成產業自救的“被停車”階段。據悉,4月中旬以后會有更多企業停車檢修。至于下一個銷售旺季到來之時,這些企業是否恢復生產,恐怕要取決于對優勝劣汰的解讀程度。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