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4月15日-17日,陜西省環保廳、榆林市環保局和神木縣環保局對神木縣五洲煤化工有限公司等11戶蘭炭企業進行了竣工環境保護現場驗收。4月17日~18日,在神木縣召開了驗收工作會議。參會的陜西省環境監測中心、陜西省環保廳環評處相關負責人肯定了神木11戶蘭炭企業今年環保驗收工作取得的成績,指出會議對于交流環保驗收經驗、提高全省環境驗收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也為今后環保驗收工作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
第六次升級迫在眉睫
據了解,2013年11月初,陜西省召開淘汰落后產能推進會。會議表示,各有關部門要摸清底數、列出清單,對于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中的落后產能要加快淘汰和退出。同時,會議重點提出要通過環評倒逼機制推動榆林蘭炭產業優化升級,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對手續完備但尚未開工的和已開工但環評不達標的蘭炭項目一律暫停建設。這意味著,榆林蘭炭產業面臨第六次升級。
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的煤炭消費量為世界的1/4,是一個典型的煤煙型大氣污染的國家。如果在現有的能源消費結構變化不大而要減輕大氣污染的情況下,發展蘭炭產業無疑是一個最佳的選擇。蘭炭產業是榆林依托當地煤炭資源發展起來的特色產業。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榆林蘭炭產業歷經“五小”整頓、“關小上大”等5個發展階段,初步實現了園區化、規模化生產,已成為當地民營經濟的重要載體。
重點是可持續發展
蘭炭的廣泛用途日益引起各行各業的關注。在鐵合金、電石、化肥等行業,蘭炭完全可以代替一般焦炭,且多項指標優于冶金焦、鑄造焦和鐵合金專用焦,因而蘭炭在提高下游產品質量檔次、節約能源、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產量等方面,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同時,蘭炭在高爐噴吹、生產炭化料、活性炭領域也具有發展潛力。而且,蘭炭的副產品煤焦油和焦爐煤氣可廣泛用于電石、鐵合金、金屬鎂、型焦、煤焦油加工、聚氯乙烯、電力等行業。
榆林利用蘭炭的獨特優勢,已形成蘭炭下游產業集群,如原煤-蘭炭-電石、原煤-蘭炭-鐵合金、原煤-蘭炭-煤焦油-清潔燃料油、原煤-蘭炭-焦爐煤氣-金屬鎂等循環產業鏈。蘭炭替代燃煤用于改善大氣質量的實用技術也正在推進并完善。目前,榆林市共有蘭炭和涉及蘭炭項目179個,經審批同意建設蘭炭總規模7881萬噸。其中,60萬噸以上蘭炭和涉及蘭炭項目85個,設計規模6812.5萬噸;已建成51個,產能3553萬噸。
如果說榆林蘭炭產業前幾次跨越主要解決了發展基礎、生產規模和產業鏈等問題,那么這次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進一步提高現代化水平和拓展原料資源與市場空間,確保蘭炭產業可持續發展。
升級須加快科技創新
目前,蘭炭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
一是項目建成以來因環保設施建設滯后未能通過環保驗收,無法推進行業準入工作。其主要原因在于,蘭炭行業是榆林特有的產業,其工藝是由榆林煤炭的特殊性質決定的,類似但又區別于傳統的焦化行業,基礎研究工作薄弱,國家沒有相關的行業標準。因此,早期蘭炭項目的環評基本上是類比焦化行業的標準編制的,環評中提出的治污設施要求不完全切合實際。少數企業前期斥資幾百萬元甚至幾千萬元建設的治污設施,實際處理效果并不理想,達不到環保要求。加上這些設施投資與運行費用較高,多數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不愿投資,處于觀望狀態。
二是產能過剩嚴重。榆林市自2007年“關小上大”以來,共關閉272戶小蘭炭企業,合計產能2115萬噸。然而從2009年開始,榆林市又新上了一大批涉及蘭炭生產工藝的項目。據統計,目前在榆林市已獲批的近8000萬噸蘭炭產能中,超過一半已經建成。這其中一些涉及蘭炭的項目投資小、環保設施滯后,因而生產成本低,與已經整合到60萬噸規模以上的蘭炭企業形成不良競爭,對整個蘭炭市場產生了較大沖擊。
三是技術亟待創新。一方面是企業迫切需要運行費用少、處理效果好的治污技術,另一方面是榆林蘭炭行業急需成熟的面煤干餾技術,既能解決原料供應不足的困難,又能實現面煤的就地轉化。
有關專家指出,加快科技創新、打造升級版、拓展市場空間無疑是榆林蘭炭產業第六次跨越的最佳選擇。陜西省提出,各有關部門要堅持環保為綱、整合提升、總量控制、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的原則,全力打造榆林蘭炭產業資源化利用升級版。
同時,榆林市進一步出臺了6項措施:一是要嚴格控制新增產能,暫停審批新的項目,同時對已審批但尚未開工項目、已開工但環評等手續不全的項目暫停建設;二是要加快推動蘭炭企業資源整合,實現園區集聚、規模發展;三是要依靠科技進步,推進蘭炭產業升級,實現環保達標、資源綜合利用;四是要開展蘭炭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研究,走煤基多聯產之路;五是要在開拓市場上下功夫,不斷拓展蘭炭產品應用領域;六是要抓緊研究制定符合陜西省實際的蘭炭環保驗收標準,本著“成熟一家,驗收一家”的原則,盡快履行環保驗收手續,使蘭炭企業達到工信部產業準入驗收標準。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