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云集著數十家物流倉儲公司的青島保稅區內,如今卻很少看到貨車往來,貨物更是進多出少。曾經風光無限的天然橡膠,已經成為國內期貨市場中下跌幅度最大的品種。
截至5月9日,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的橡膠期貨合約價格今年以來已累計下跌近30%。持續低迷的膠價本已給行業帶來不小的沖擊,5月初,主要橡膠供給國之一的泰國宣布擴大拋儲來避免庫存進一步貶值,又一次打擊了市場對膠價的信心。
由于供需狀況失衡,橡膠庫存伴隨著價格下跌而快速增加。4月29日,青島保稅區的天然橡膠庫存為26.3萬噸,這是201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資深業內人士范燕文告訴記者,這還只是天然橡膠總庫存中的一部分,如果累加上海期貨交易所的交割庫、壓港的現貨、在途的船貨以及積壓在東南亞產膠國的成品,整個橡膠行業的總庫存應該在100萬噸以上。
天然橡膠價格從去年底的2萬多元/噸下降到目前的1.3萬元/噸,中間都沒有形成一波正式的反彈,許多貿易商對市場失去了信心。
記者從山東、上海等地的橡膠市場了解到,交易者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占據主導,一些陳橡膠甚至已發霉卻仍無人問津。與此同時,新橡膠還在源源不斷涌入,每家倉庫的外面都露天堆放著大量的天然橡膠,倉庫內則是寸土難求,一些新橡膠甚至只能滯留在港口的船上,半個月后才能停靠卸貨。
造成這種現象最重要的原因,是前一段時間國內橡膠進口提速并未需求好轉,其中貿易融資占了很大比例;另一方面,作為供給方,馬來西亞和泰國的橡膠庫存較高、出貨積極。
一些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幾年前保稅區幾萬噸的庫存都讓市場很不安,但現在市場面對幾十萬噸的高庫存卻已麻木。
幾家歡喜幾家愁
橡膠價格暴跌讓膠農與貿易商苦不堪言,但處于產業鏈下游的輪胎廠商卻獲益不少。
2012年山東的一些輪胎廠商就開始改變冬儲的習慣,按需采購。因為保稅區倉庫有30萬噸現貨近在咫尺,提取非常方便,有的廠商甚至稱保稅區就是免費的倉庫,下游企業一般不會簽訂遠期船貨訂單。
范燕文告訴記者,2012年正是全球橡膠豐產大周期的起點,供給拐點已經出現,可以說長周期膠價的下跌已成為必然。當時國儲在24600元/噸買進,雖然穩定了國內的膠價,但卻一定程度上鼓勵了貿易商逆勢囤貨,為后市大跌埋下了伏筆。
貿易商近年積極擴大進口貿易規模,這從青島保稅區的橡膠貿易公司數量上就能夠看出。從最早的幾十家到如今的三四百家,企業規模不可同日而語。在今年3月的橡膠年會上,貿易商代表擠爆了會場,場內1000人,場外1500人,連越南過來的貿易商代表都有二十幾個。一位橡膠企業負責人就曾自嘲“是我們自己過剩了”。
雖然收儲讓國內現貨價格一時堅挺,卻難以抵擋供給過剩的大背景。2013年橡膠價格開始疲軟,貿易商只顧眼前利益不斷擴大規模終于釀成了苦果。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目前國內的庫存橡膠估值約為110億元人民幣計,不考慮價格下跌帶來的損失,單倉儲和人員成本每年約耗資9億元,國內橡膠貿易商已陷入集體巨額虧損。
業內普遍認為,橡膠貿易商的生存環境還將進一步惡化,以前“兩頭小中間大”的產業格局將改變。這不僅僅體現為貿易商話語權的丟失,當前部分加工企業已直接去國外采購,貿易環節在未來幾年將被逐步壓縮,上游的膠廠和下游的輪胎廠“一對一經營”也許會成為新趨勢。
低迷膠價何時休
橡膠行業素有5年一輪回之說。按照這個說法,2012年才開始的增產周期顯然還沒有結束。
國際橡膠研究組織(IRSG)稱,2014年全球天然橡膠供應過剩量將較此前預估高出逾3倍,達到10年來最高水平。這還不是最糟糕的,該組織稱,未來產量數據仍然存在上調的可能。預計今年的期末庫存或將接近362萬噸,這一數量相當于中國年需求量的87%。供給過剩不僅體現在中國庫存的大幅增加,日本港口天然橡膠庫存量在4月底也升至自2007年以來的高位,同比增長37.39%。
連續的價格下跌令上游膠農收益下滑,割膠積極性銳減。在泰國,持續低迷的膠價甚至導致了南方地區經濟的衰退。國際市場上,由于越南等橡膠新興主產國大量出口橡膠,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傳統的橡膠大國通過限制出口來提振橡膠價格的政策失效,反而爭相拋出儲備。
盡管泰國膠農嚴重抗議,該國還是堅持選擇繼續拋出橡膠儲備,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市場供給嚴重過剩的狀況。格林期貨研究員劉波認為,價格下跌傳導至上游,導致供給下降的過程將會比較漫長,至少在2014年很難完成。目前市場投資者相當悲觀,上周五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橡膠1409合約收盤,再次創下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雖然橡膠市場普遍悲觀,但也有分析師認為,目前橡膠是受整體市場環境的影響,因為現在大部分工業類大宗商品價格都在下跌,同時金融市場有放大下跌效應的可能,金融市場投資者情緒穩定之后膠價就會企穩。
值得欣慰的是,眼下國內下游橡膠消費尚且穩定,3月份國內輪胎產量刷新自2007年以來的最高紀錄,達到9159.05萬條。按目前國內橡膠消費量每月約十幾萬噸的規模計算,幾十萬噸的港口庫存仍有望“重見天日”。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