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盡管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到來為中俄天然氣談判增加了興奮點,但截至5月20日晚間的消息顯示,要讓這場長達十年的談判塵埃落定,可能還有一些細節問題要商談。
最新的消息是,俄羅斯已提出為輸往中國的天然氣供應取消開采稅,而中國也準備取消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進口稅。但周二為止,中國和俄羅斯尚未就天然氣供應的價格問題達成協議,談判仍然在繼續。
焦點仍然是價格問題。
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在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分析人士認為,普京此訪將有助于俄中兩國開展更為廣泛和緊密的合作。
當然,外界最關注的議題之一仍然是橫跨十年的中俄天然氣談判,市場對雙方簽署天然氣供應協議給予了很高的預期。
此前的消息稱,自2018年起,俄羅斯能源公司Gazprom將向中石油每年供應380億立方米天然氣,為期30年。市場對這一協議價值的預估約為4560億美元。Gazprom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
一直以來,價格包括定價方式是中俄雙方最大的關注點。俄方希望供氣價格與油價掛鉤,這也是他們像歐洲出售天然氣時采取的定價方式;中國則希望參考美國的天然氣價格。但隨后的談判中,雙方對不采用美國天然氣基準價格達成了一致。
對于最關鍵的價格問題,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曉坤對記者分析,定價方式更多的可能還是采取俄羅斯對歐洲出售天然氣的方式,在價格上俄方或會做出一些讓步,但讓步的空間并不大。俄羅斯向歐盟的售價約為2.3元/立方米,俄方不愿意低于這一價格;而中國從中亞進口天然氣的價格在2.2元/立方米,中國也不愿意高于這一價格。
Gazprom公司上周末稱,中俄雙方距離敲定天然氣協議還差“一位數”。
普氏能源分析師也對記者表示,另外一個關注的地方是,俄方要中國提前先付款給他們,或者給他們進行借貸投資建立管道。
雖然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發電的需求量在不斷增長,綜合考慮發電的幾個方式來看,最有效益的就是天然氣。但眼下,中國現在應該是在談判中占據稍優勢的位置。
隨著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撥付對烏救援貸款32億美元,烏計劃以此償付對俄天然氣欠款,俄羅斯對歐盟的強硬政策已經取得了進展。分析人士指出,對于俄羅斯來說,也不會貿然切斷天然氣供應,因為俄羅斯經濟仍處下滑之中,仍需境外天然氣銷售增加收入。盡管俄羅斯已將目光投向亞洲,但業務一時之間難以發展壯大。此外,俄羅斯也有望2017年通過管道向韓國出口天然氣。
王曉坤認為,對于中國來說,自身在加緊開發頁巖氣等非常規氣體。進口方面,除了從中亞進口天然氣,也已經開始向緬甸進口天然氣。盡管中國對天然氣的潛在需求很大,但現在還是能夠應付。因此,雙方都沒有到非常迫切的地步。
盡管如此,來自外媒的消息稱,克里姆林宮發言人DmitryPeskov昨日也表示,雙方“可能隨時達成協議。”這位發言人正在陪同普京訪問中國。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